第一章 緒論
一、中醫(yī)護理學的發(fā)展概況
二、中醫(yī)護理學的基本特點
三、中醫(yī)護理學的主要內容
第二章 陰陽學說與五行學說
第一節(jié) 陰陽學說
一、陰陽的概念和特征
二、陰陽學說的基本內容
三、陰陽學說在中醫(yī)護理學中的應用
第二節(jié) 五行學說
一、五行的基本概念
二、五行的特性及事物屬性的五行歸類
三、五行學說的基本內容
四、五行學說在中醫(yī)護理學中的應用
第三章 氣、血、津液
第一節(jié) 氣
一、氣的基本概念
二、氣的生成
三、氣的運動
四、氣的功能
五、氣的分類
第二節(jié) 血
一、血的基本概念
二、血的生成
三、血的運行
四、血的功能
第三節(jié) 津液
一、津液的基本概念
二、津液的生成、輸布與排泄
三、津液的功能
第四節(jié) 氣、血、津液之間的關系
一、氣與血的關系
二、氣與津液的關系
三、血與津液的關系
第四章 藏象
第一節(jié) 五臟
一、心
二、肺
三、脾
四、肝
五、腎
第二節(jié) 六腑
一、膽
二、胃
三、小腸
四、大腸
五、膀胱
六、三焦
第三節(jié) 奇恒之腑
一、腦
二、女子胞
第四節(jié) 臟腑之間的關系
一、臟與臟之間的關系
二、臟與腑之間的關系
三、腑與腑之間的關系
第五章 經絡
第一節(jié) 經絡的概念和經絡系統(tǒng)的組成
一、經絡的概念
二、經絡系統(tǒng)的組成
第二節(jié) 十二經脈
一、十二經脈的命名
二、十二經脈的走向與交接規(guī)律
三、十二經脈的分布規(guī)律
四、十二經脈的表里關系
五、十二經脈的流注次序
第三節(jié) 奇經八脈
一、奇經八脈的概念
二、奇經八脈的功能
第四節(jié) 經絡的生理功能和經絡學說的應用
一、經絡的生理功能
二、經絡學說的應用
第六章 病因、發(fā)病、病機
第一節(jié) 病因
一、六淫
二、癘氣
三、七情內傷
四、飲食勞逸不當
五、病理產物性病因
六、外傷、蟲獸傷
七、其他病因
第二節(jié) 發(fā)病
一、正邪與發(fā)病
二、影響發(fā)病的因素
三、發(fā)病的基本類型
第三節(jié) 病機
一、邪正盛衰
二、陰陽失調
三、氣血失常
四、津液代謝失常
第七章 防治與護理原則
第一節(jié) 預防
一、未病先防
二、既病防變
第二節(jié) 治療與護理原則
一、正治與反治
二、治標與治本
三、扶正祛邪
四、調整陰陽
五、三因制宜
第八章 中醫(yī)護理基本內容
第一節(jié) 中醫(yī)護理診斷
一、望診
二、聞診
三、問診
四、切診
第二節(jié) 生活起居護理
一、順應自然,平衡陰陽
二、優(yōu)化環(huán)境,促進康復
三、起居有常,活動適度
第三節(jié) 情志護理
一、情志護理的基本原則
二、情志護理的基本方法
第四節(jié) 飲食護理
一、飲食護理的重要性
二、食物的分類和功效
三、飲食護理的基本原則和方法
四、五臟病證的飲食宜忌
第五節(jié) 恢復期護理
一、防止因外邪復發(fā)
二、防止因食復發(fā)
三、防止過勞復發(fā)
四、防止因情復發(fā)
第六節(jié) 康復護理
一、康復護理的基本原則
二、康復護理的方法
第七節(jié) 用藥護理
一、中藥湯劑的煎煮
二、中藥的一般服法
三、常用中藥煎服及護理
四、常用中藥中毒的解救原則及護理
第九章 辨證施護
第一節(jié) 八綱辨證施護
一、表里證的辨證施護
二、寒熱證的辨證施護
三、虛實證的辨證施護
四、陰陽證的辨證施護
第二節(jié) 氣血津液病辨證施護
一、氣病辨證施護
二、血病辨證施護
三、津液病辨證施護
四、氣血同病辨證施護
第三節(jié) 臟腑辨證施護
一、心與小腸病的辨證施護
二、肺與大腸病的辨證施護
三、脾與胃病的辨證施護
四、肝與膽病的辨證施護
五、腎與膀胱病的辨證施護
第四節(jié) 衛(wèi)氣營血辨證施護
一、衛(wèi)分證辨證施護
二、氣分證辨證施護
三、營分證辨證施護
四、血分證辨證施護
五、衛(wèi)氣營血證的傳變
第十章 中醫(yī)常用療法與護理操作技術
第一節(jié) 腧穴
一、腧穴的分類
二、腧穴的作用
三、腧穴的定位法
第二節(jié) 針刺法
一、毫針
二、電針
三、皮膚針
四、皮內針
五、水針
六、耳針
七、三棱針
第三節(jié) 灸法
一、適應證
二、術前準備
三、操作方法
四、注意事項及護理
第四節(jié) 推拿法
一、適應證
二、常用推拿手法
三、注意事項及護理
第五節(jié) 拔罐法
一、適應證
二、火罐種類
三、投火和拔罐方法
四、操作方法
五、注意事項及護理
第六節(jié) 刮痧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