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論 從經典理解中國國家轉型1
第一章 《荀子》:為來臨中的帝國立法10
第一節(jié) 荀子與《荀子》/11
第二節(jié) 以君權為核心的帝國制度建設/15
第三節(jié) 以人為中心的國家治理原則/21
第四節(jié) 明代學者對新國家類型的朦朧向往/30
第二章 《清代地方政府》:成熟帝國中的地方財政行動者44
第一節(jié) 瞿同祖與《清代地方政府》/46
第二節(jié) 地方政府的結構與行動者/50
第三節(jié) 雙軌財政體系在地方的運行/67
第四節(jié) 從《叫魂》進一步看帝國制度的內部沖突/80
第三章 《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帝國轉型責任的自覺擔當者90
第一節(jié) 列文森與《儒教中國及其現代命運》/91
第二節(jié) 儒教中國自我轉型之不可能/96
第三節(jié) 從責任建構現代國家:知識分子的選擇/110
第四章 《文化、權力與國家》:帝國向現代轉型的微觀財政考察127
第一節(jié) 杜贊奇與《文化、權力與國家》/128
第二節(jié) 解讀視角與術語介紹/130
第三節(jié) 財政問題之一:帝國國家是通過怎樣的微觀機制向社會征稅的?/136
第四節(jié) 財政問題之二:財稅壓力是如何推動國家現代化并影響微觀機制的?/142
第五節(jié) 財政問題之三:從財政微觀機制看,晚清和民國的國家建構為什么會失敗?/147
第五章 《欲望與利益》:為國家轉型奠基的利益合法化運動153
第一節(jié) 赫希曼與《欲望與利益》/154
第二節(jié) 利益原則在西方世界的合法化/157
第三節(jié) 利益原則合法化的思想基礎/165
第四節(jié) 經由“公利”而結束的中國的“義利之辨”/172
第五節(jié) 對利益原則的反思/176
第六章 《文明的沖突》:西方國家向現代轉型的動力與制度表現179
第一節(jié) 維克多·伯克與《文明的沖突》/181
第二節(jié) 文明的沖突與歐洲的封建社會/187
第三節(jié) 文明的沖突與現代國家的誕生/196
第七章 《舊制度與大革命》:危機、革命與向現代國家轉型209
第一節(jié) 托克維爾與《舊制度與大革命》/210
第二節(jié) 法國大革命對現代國家的完成/218
第三節(jié) 財政視野下的法國大革命/230
第八章 《大轉型》:推動向現代國家轉型的雙重運動238
第一節(jié) 波蘭尼的《大轉型》與“雙重運動”/239
第二節(jié) 市場原則的擴張運動:雙重運動之一/243
第三節(jié) 反對市場原則擴張的運動:雙重運動之二/253
第四節(jié) “雙重運動模型”與現代國家的興起/263
第五節(jié) 余論:“經濟學家不能治國”/267
第九章 《民主和專制的社會起源》:通向現代國家的不同道路分化271
第一節(jié) 摩爾與《民主和專制的社會起源》/271
第二節(jié) 通向現代國家的民主道路/277
第三節(jié) 通向現代國家的亞洲道路/295
第十章 《致命的自負》:反思向現代國家轉型過程中的社會主義運動323
第一節(jié) 哈耶克與《致命的自負》/324
第二節(jié) 哈耶克的理性觀/330
第三節(jié) 高度集權的政經體系的錯誤/337
第四節(jié) 為什么市場不受歡迎?/344
第五節(jié) 從擴展秩序看人口增長/352
第六節(jié) 對哈耶克理論的簡短評論/355
第十一章 《資本的秘密》:重視資本在現代國家發(fā)展中的作用359
第一節(jié) 德·索托與《資本的秘密》/360
第二節(jié) 資本為什么重要?/366
第三節(jié) 發(fā)達國家曾經做對了什么?/374
第四節(jié) 發(fā)展中國家未做而應做的是什么?/384
第五節(jié) 中國應該做什么?/397
第十二章 《公共財政與公共選擇》:現代國家中的財政制度選擇400
第一節(jié) 馬斯格雷夫、布坎南與《公共財政與公共選擇》/402
第二節(jié) 用財政來控制政府/409
第三節(jié) 財政中的道德觀/420
第十三章 《國家的財政危機》:現代國家危機的財政之維433
第一節(jié) 奧康納與《國家的財政危機》/434
第二節(jié) 通向現代福利國家的資本道路/440
第三節(jié) 財政維度上現代國家的內在危機/456
第十四章 走向現代國家的五個命題471
參考文獻 482
后記4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