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早期希臘美學和蘇格拉底
一、弦長比例和宇宙和諧
二、“認識你自己”
第二講 柏拉圖
一、“什么是美”和“什么東西是美的”
二、美是理式
三、宇宙學美學
四、藝術靈感
五、柏拉圖美學的影響
第三講 亞里士多德
一、“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
二、從馬其頓王宮到呂克昂學園
三、對《俄狄浦斯》的闡釋
第四講 希臘化時期和羅馬早期的哲學美學
一、希臘化時期的藝術和美學風貌
二、美在于適度和比例
三、寧靜的審美體驗
第五講 羅馬文藝美學
一、羅馬文化的若干特點
二、羅馬的拉丁古典主義的奠基者
三、作為審美范疇的崇高
第六講 普洛丁
一、太一、理智和世界靈魂
二、美的等級結構
三、審美上升歷程
四、普洛丁美學的影響
第七講 中世紀美學
一、絕對美、絕對真、絕對善的三位一體
二、美的三要素說
三、經院美學的形象化
第八講 文藝復興美學
一、中世紀和文藝復興
二、美與和諧
三、“繪畫科學”
第九講 法國新古典主義
一、“他殺死了詩!”
二、新古典主義戲劇的創(chuàng)始人
三、文學的《古蘭經》
第十講 英國經驗主義
一、美不在物而在心
二、崇高和美的根源
第十一講 法國啟蒙運動
一、關于“趣味無可爭論”
二、反對藝術成為“裝飾鐵鏈的花帶”
三、原初的自然和貴族文明浸潤的自然
第十二講 德國啟蒙運動
一、“美學的教父”
二、高貴的單純和靜穆的偉大
三、畫與詩的界限
第十三講 維柯和意大利美學
一、巴洛克和新古典主義
二、“新美學之父”
第十四講 康德
一、“全部哲學的入門”
二、美的分析
三、崇高的分析
第十五講 歌德和席勒
一、“在特殊中顯出一般”
二、提出“美育”術語的第一人
第十六講 黑格爾
一、美學作為絕對精神學說的一部分
二、美是理念的感性顯現(xiàn)
三、象征型、古典型和浪漫型
四、藝術世界的構成
五、對《安提戈涅》的闡釋
第十七講 叔本華和尼采
一、“獨特的哲學詩篇”
二、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
第十八講 俄國革命民主主義者
一、“寓于形象的思維”
二、“美是生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