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齊墓(第三集)》收錄的12座墓葬和2座車馬坑,位于臨淄周代齊國故城遺址以南,辛店城區(qū)的東部,淄河西岸。分屬六處墓地,分別是東孫墓地墓葬和車馬坑各1座、范家村南墓地墓葬2座、永流墓地墓葬2座、南馬坊村南墓地墓葬3座、趙家徐姚北墓地墓葬4座、徐姚墓地車馬坑1座。這12座戰(zhàn)國時期的大、中型墓葬,平面均為“甲”字形,都有一條南向墓道,墓室底部留有寬大的生土二層臺,墓主槨室位于二層臺近中部,這是齊國貴族墓葬共有的形制特征,墓主分屬卿、大夫、士幾個不同的貴族階層。其中,有6座墓葬設置殉人陪葬墓,墓內殉38人,通過對人骨鑒定可知,殉人基本為女性,男性較少,年齡多約為20歲,小者14歲,大者35歲,多為侍奉墓主的寵妾、愛婢之屬,個別男性屬于一般的奴隸或家奴以及幸臣、親信。通過對這12座戰(zhàn)國時期“甲”字形貴族墓和2座車馬坑的系統整理研究,可知墓葬時代從戰(zhàn)國早期延續(xù)至戰(zhàn)國晚期,連續(xù)性強;并且有5座墓葬的陶、銅禮器放置于器物坑和壁龕內,無一缺失,組合保存完整;2座墓葬內的陶禮器基本復原,組合保存完好,這在臨淄發(fā)掘的齊墓中較為罕見。因此,這批墓葬和車馬坑的發(fā)現,對于研究戰(zhàn)國時期齊國的墓葬形制、車馬制度、器用制度、演變規(guī)律以及陶俑捏塑藝術和服飾文化都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