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內容為火神派代表人物補曉嵐及其弟子的著作合集,包括《成方驗方選》《積聚漫談》《濕病論》《補曉嵐經驗方》《唐世丞論傷寒方》和《葛根湯 小柴胡湯合方 加減治愈一例“肺膿瘍”的體會》?!冻煞津灧竭x》原是油印本,分為上下兩集,原文上集是成方,按照內外婦兒骨科及痔漏眼科序列編排。其中有些方劑有著明顯火神派特點如大劑量烏頭生半夏治療風濕骨關節(jié)病癥的尋骨酒,也有靈活應用蟲類藥諸如全蝎、蜈蚣、烏梢蛇治療皮炎的癢癥丸,更有用馬錢子治療骨痹的骨科活絡丸。該稿**特色即是其詳細的煎熬制作方法,其法對有毒副作用藥物起到減毒增效的機制?!斗e聚漫談》《濕病論》《補曉嵐經驗方》《唐世丞論傷寒方》和《葛根湯 小柴胡湯合方 加減治愈一例“肺膿瘍”的體會》手稿寫于20世紀70年代。寫作地點為四川成渝兩地,用藥俱反應了川渝兩地的病理特征即氣津兩傷及濕熱兩蓄。四川盆地尤其重慶山城,冬暖、春早、夏熱、秋短,霜雪少見,四季有霧,四季濕度大;特別具有夏季高溫、高濕度、溫差小、持續(xù)時間長的特點,有“火爐”“霧都”之稱。同時,重慶人喜食火鍋、涼菜冷飲,交相雜合,構成顯著的致病特點即寒熱錯雜。山城冬暖收藏不足,并火鍋盛世,食辛熱者多,燥熱從口入,伏熱于內,津液內傷,且“靈則氣泄”,陽氣泄越,形成氣津兩傷:春早升發(fā),伏熱升騰,氣津更傷,夏熱“壯火食氣”,氣散氣衰,津傷液耗更甚;終年濕度大,夏秋濕熱郁蒸,并冷涼食濕入口,為暑濕或寒濕氣困氣傷為患;盛夏火鍋本可燥濕溫中助運,但稍有不宜者,則津傷化燥或濕熱蘊結,內蓄難解,氣津大損;深秋涼燥,但秋短肅降運化困乏,蓄濕蓄火未盡,氣津亦難復;至冬收藏不足,火鍋盛市又起……如此內外火與濕相因互果,循環(huán)往復,鑄成顯著的氣津兩傷、濕熱兩蓄的病理特點,最終導致濕熱傷陰終成淤血積聚,所以用藥時針對陽氣耗散外泄則用烏附桂芪以助陽固表,針對痰飲水蓄癥瘕則用麻黃大黃巴豆甘遂芫花等以散表逐飲,針對淤血則用氓蟲水蛭等蟲類藥,有著明顯的用藥特點。書中重點介紹巴豆、甘遂、芫花等虎狼藥的使用思路也是其他火神派用藥未曾介紹,讀者可以從中領略經方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