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言
一 知識產權法學基礎理論研究亟待加強
二 知識產權法學基礎理論研究的新視野
第一章 對象、本質及路徑:知識產權保護的簡單抽象
第一節(jié) 作為權利對象的知識、信息
一 “山重水復”:知識產權對象的學說分歧
二 “另辟蹊徑”:界定知識產權對象的方法論
三 “淺嘗輒止”:如何定義知識產權的對象
第二節(jié) 知識產權保護的本質:人為制造知識信息的稀缺性
一 “蛋生雞”:物質資料稀缺是財產權制度產生的客觀基礎
二 “雞生蛋”:知識產權保護是知識信息具備稀缺性的制度依據
第三節(jié) 知識產權保護的實現路徑
一 起點:需要劃定保護對象的邊界
二 為什么借助符號:知識產權的對象與符號存在天然的關聯
三 怎樣的符號化:特定的符號化要求與財產權邊界的確定
第二章 投射、激勵:知識產權正當性的后世追認
第一節(jié) 投射理論:知識產權的倫理正當性
一 洛克勞動財產權學說與知識產權的正當性
二 康德財產權學說與知識產權的正當性
三 黑格爾財產權學說與知識產權的正當性
第二節(jié) 知識產權的激勵論正當性
一 財產權的激勵論正當性
二 激勵論與知識產權保護的正當性
第三章 知識產權保護實踐與實用主義吻合的理論思辨
第一節(jié) 正當性辯護學說難以解釋知識產權保護的實踐
一 “捉襟見肘”:投射理論的規(guī)范功能
二 二律背反:反思激勵論的規(guī)范功能
第二節(jié) 知識產權保護實踐契合了實用主義的思想要義
一 實用主義及其基本規(guī)定
二 知識產權制度實踐與實用主義的契合
第三節(jié) 再論知識產權保護實踐的實用主義解讀為何應當
一 知識產權保護面臨的基本問題與實用主義
二 知識產權保護實用主義解讀的可能質疑及回應
三 法的實用主義研究已蔚然成風
第四章 知識產權保護實踐與實用主義吻合的歷史求證
第一節(jié) 早期的知識信息保護實踐:產業(yè)和貿易發(fā)展的“奴婢”
一 早期特權專利:先進技術開發(fā)和引進的“綠色通道”
二 早期版權實踐:管制印刷及圖書貿易的副產品
三 貿易方式的變化與標識功能演變
第二節(jié) 知識產權的立法認可:受限法權背后的政策考慮
一 作為私權的專利:實現創(chuàng)新的工具
二 作者版權的近代確立與實用主義
三 從阻止欺詐到保護商譽:商標法律保護中的政策考慮
第五章 知識產權制度當代危機的成因:實用主義的背離
第一節(jié) 專利擴張與創(chuàng)新抑制
一 專利授權數量劇增
二 專利向陽光下人類發(fā)明的一切領域內延伸
三 “紙面專利”大量存在
四 專利權的行使:“防御”還是“進攻”
第二節(jié) 版權擴張與文化傳播
一 內在擴張:手段具有了目的性
二 外在擴張:以反規(guī)避版權技術保護措施為中心
三 何種壟斷:作品抑或市場
第三節(jié) 標識的財產化與公平自由競爭
一 商標的自由轉讓與防止欺詐消費者
二 商標反淡化保護與競爭
第四節(jié) 實用主義知識產權觀錯位的思維工具
一 知識信息財產與傳統(tǒng)財產在觀念上的等同
二 財產-責任規(guī)則分析工具的“誤用”
第六章 實用主義與我國知識產權制度的改造
第一節(jié) 正確對待知識產權保護的國際化
一 實用主義是知識產權保護國際化演進的唯一動機
二 充分重視知識產權條約和協定中的彈性條款
第二節(jié) 堅守知識產權的“特殊權利”理念
一 知識產權源于法
二 知識產權是限制他人行為自由的法定權利
三 知識產權是附義務的法定權利
四 知識產權的行使非以改變他人狀態(tài)為目的
第三節(jié) 明確知識產權設定、行使的目的導向
一 突出專利保護的創(chuàng)新導向
二 倡導實用主義版權觀
三 回歸商標保護維護公平與自由競爭的旨趣
第四節(jié) 平衡私權與公益:倡導知識產權保護的謙抑性
一 知識產權保護不應被新技術“劫持”
二 適當限制預防性救濟的適用
結論
參考文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