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道·純粹教學系列叢書:劉剛素描頭像》這本畫冊出版之際,我盡量使自己的思緒回到十余年前,試著像一個學生那樣,認真的和朋友們分享自己學畫的經歷……我喜歡人物畫,喜歡在眾多不同的表情中,去感受他們內心的萬千世界。一個美術愛好者在習畫過程中,都應該很好地研究一下素描頭像,經過系統(tǒng)地訓練之后,可以使我們將一個形態(tài)的感受準確地畫出并賦予其藝術魅力。人物畫中,除了基本的技術,作為畫者更應該對繪畫作些理論性探討和實踐,對于繪畫的心理和你所描繪的人物心理的關系做些較深刻的探討,更能提高繪畫的科學性和藝術性,畢竟繪畫不是攝影,它需要挖掘的是更高層次的藝術性。在表現人的神態(tài)時不單是眼神重要,五官以及整個畫面各部分的有機聯(lián)系顯得更重要,對于所畫的對象應做全面的觀察和綜合性表現,才可能非常恰當地表現人物心理活動狀態(tài)。這對畫家的人物畫創(chuàng)作也是非常有利的,以創(chuàng)新的思維創(chuàng)作出具有活力的、具有時代感和人們有共鳴之感、有價值的好作品。很多時候,畫人物頭像的初學者,往往更多關注的只是繪畫本身的技巧,如:解剖、造型、明暗等規(guī)律,追求素描關系和表現手法的精確性,而忽略了你所表現的人物從內而外展示出來的氣質與神韻,而這些容易被忽視的,往往卻是藝術作品能感動人的地方。我們要在感受所要刻畫的模特基礎上,再去分析各種關系,這樣由表象認識上升到理性的把握,畫面上的形象就具有藝術表現力和感染力。素描技巧的學習是技術訓練,同時也是培養(yǎng)藝術感受的訓練,二者共同構成了素描藝術的本質。在這個過程中,描繪過程同時也是表現過程,是作畫者眼、手、腦的共同合作。素描實踐只講技術不講藝術,只能說是訓練畫匠。繪畫藝術如果不講藝術規(guī)律和感受,就無所謂藝術表現,更談不上藝術創(chuàng)造了。素描頭像要付諸于形式,成為視覺感受的具體形象。畫面各部分的主次、虛實處理,用筆的抑揚頓挫,和諧的韻律節(jié)奏等構成了形式美。在學習中,各種形式美的因素也是從觀察、感受物象中升華出來并運用于藝術實踐的。倘若只在畫面上搞技術游戲,這是繪畫中不可取的。對于素描藝術,從起初的學習到今天,我一直很喜歡,無論單獨的素描作品還是為油畫創(chuàng)作做的草圖,都會用心去經營感受。我談不上教給大家什么,只能說是與大家分享自己在這方面的一點心得,希望會對你們有一些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