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是教授智慧的學問。但讓人頭痛的是,這門學問使用了大量的專業(yè)術語,描述方式也存在諸多讓人覺得晦澀難懂、高深莫測之處。最終,許多人對其望而生畏,敬而遠之,并不覺得它讀來有何益處。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一方面,我們需要智慧來幫助我們運用正確的觀點和方法去觀察問題、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許多人對這門“智慧之學”不僅一無所知,還唯恐避之不及。這個矛盾現(xiàn)象促使作者產生了一個想法:寫一本讓更多的人看得懂、看得進去、看得出實用價值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讀本。為做到這一點,作者在如下方面做了努力:在書中盡可能少用專業(yè)術語,多用通俗的語言來講述問題;多講故事,多舉例;減少篇幅,突出精華;突出實用性。我們的世界是由我們的意識之外的物質所構成的。每個人,每朵花,都有自己有限存在的時間和空間。無限發(fā)展的世界是由許許多多的有限所構成的,無限來自有限。世界上的萬物,彼此之間通過許多的中間環(huán)節(jié)建立起聯(lián)系,以系統(tǒng)的方式存在,萬物一體。發(fā)展是永恒的,但永恒的事物卻沒有,這個世界處在不斷的變化中。此一時,彼一時;敵萬變,我亦萬變。事物內部、事物與事物之間都存在著矛盾,矛盾帶來了斗爭。但也正是這斗爭促進了事物的發(fā)展。沒有小偷的壓力,鎖具不可能造得這么精致。你看,哲學也可以讓人聽得明白。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認識論中,我們還會談到,好的理論應當運用感性的方式,形象而通俗化地進行普及,為廣大群眾所掌握,才能發(fā)揮出大功效。一花獨放不是春,萬紫千紅春滿園。形象化、通俗化,可以讓這一看家本領為更多的人所掌握,讓其發(fā)揮更大的作用。把高深的理論變得簡單明了,普及大眾,在我看來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