緒論
第一章 清代河務部門的報汛制度
第一節(jié) 清代志樁與水報
第二節(jié) 清代志樁的功能與分布
第三節(jié) 清代淮河水報制度建立
第四節(jié) 清政府對黃河中游洪水環(huán)境的認知與信息掌控
第五節(jié) 黃河中游志樁水報制度建立
第二章 清代黃淮志樁水報運作實態(tài)
第一節(jié) “三汛”呈報中的水情預報
第二節(jié) 跨境域合作:河、印“協(xié)力料理”
第三節(jié) 黃河水報傳遞方式的嬗變
第四節(jié) 淮河水報制度的運作實態(tài)及其發(fā)展
第三章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以來黃河中游地區(qū)水文變化
第一節(jié) 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至2000年黃河三門峽斷面徑流量重建
第二節(jié) 對三門峽斷面數據的分析
第三節(jié) 黃河與永定河徑流量變化的關系
第四節(jié) 黃河上中游徑流量變化的同步性
第五節(jié) 黃土高原河流入汛時間的變化
第六節(jié) 入汛時間波動
第四章 清代黃河中游地區(qū)降雨事件的高分辨率個案研究
第一節(jié) 清代黃河中游洪水與臺風
第二節(jié) 清代陜西雨情的文獻記錄
第三節(jié) 《李星沅日記》記錄的西安道光二十三年至二十五年(1843-1845年)降水特征
第四節(jié) 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黃河中游大水的史實和成因
第五章 結語
附錄 清代(1644-1911年)陜西雨情水情年表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