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宗教宗教知識讀物翻譯理論的中庸方法論研究

翻譯理論的中庸方法論研究

翻譯理論的中庸方法論研究

定 價:¥128.00

作 者: 蔡新樂
出版社: 南京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305071324 出版時間: 2019-12-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698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翻譯理論的中庸方法論研究》引入儒家思想的中庸之道,試圖為基礎翻譯理論的探究鋪設新的方法論路徑,也期待為儒學翻譯學的一般理論的建構做出貢獻。中庸之道走向陰陽之道,才是跨文化交流所應做的;“陰陽互動和感通的語言”應為合宜的語言,既可用于儒家、道家的典籍的外傳,亦有益于西方某些著作的漢譯。其特色是內(nèi)外交合、循環(huán)不已、參贊天地以及自然而然;根本導向為動態(tài)過程之中的變易不住及其因對偶而形成的三(參或叁)的格局及其變易。

作者簡介

  蔡新樂,河南唐河人,1964年生,中山大學博士,現(xiàn)為深圳大學特聘教授,深圳地方級領軍人才。曾任河南省特聘教授,河南大學學術委員會委員,英語語言文學方向一學術帶頭人,翻譯理論研究所所長;南京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河南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社會兼職有:中國英漢語比較研究會一級學會理事,中國翻譯家學會翻譯理論與教學委員會理事;《廣譯》(南京大學與臺灣政治大學合辦)聯(lián)合主編;國家社會科學項目評審專家等。

圖書目錄

體例說明
0 緒論
0.1 解題
0.2 目前翻譯研究的理論探索的困境:翻譯研究領域的反理論和非理論傾向
0.2.1 我們身在何時
0.2.2 后現(xiàn)代的“反理論”
0.2.3 “前現(xiàn)代”的“非理論”
0.2.4 依然迷茫的出路
0.3 中華思想視角下的翻譯理論——兼論西方“原型”翻譯思想
0.3.1 早已發(fā)端的思想
0.3.2 西方翻譯理論的原型
0.3.3 中華轉向指向的意義
0.3.3.1 有教無類對翻譯的場域設置
0.3.3.2 孔子“學習”的要義及其與翻譯的關涉
0.3.3.3 《論語》和佛家“如實論”之中的“如”與翻譯的境界
0.3.4 從邏輯思維走向恕道
0.4 儒家交流論的基礎:“恕道”、“感通”以及“學”和“孝”
0.4.1 《論語》之中的“恕道”
0.4.2 《周易》之中的“感通”
0.4.3 《論語》之中的“學”和《孝經(jīng)》之中的“孝”
0.5 歷史的成績與研究現(xiàn)狀
0.5.1 中國譯論史之中的中庸化傾向
0.5.2 錢鍾書對嚴復的誤讀及其問題
0.5.2.1 錢鍾書筆下“信達雅”的出處
0.5.2.2 “信達雅”所隱含的“中庸”理論方法論
0.5.2.3 字詞的趨同并不能遮掩思想淵源的分殊
0.5.3 當代傳統(tǒng)譯論的新進展
0.6 研究空白、研究問題及其導向
0.7 作為翻譯理論方法論的中庸之道
0.7.1 中庸之道的一般意義
0.7.2 中庸之道的跨文化作用
0.7.3 中庸之道的導向的要義
0.8 本書的思路和結構安排
1 內(nèi)外合一,反復其道:以《論語》之中的“文”為中心
第一部分
1.1 “文章”與人的跨文化構成
1.2 《論語》之中的“文”以及相關表達的跨文化意義
1.3 “夫子之文章”
1.3.1 問題的提出
1.3.2 “文章”內(nèi)在化傾向,《論語》之中的內(nèi)證
1.3.3 作為中庸之道的方法論與陰陽之道
1.3.4 “夫子之文章”的譯解:“文章”與“天道”(陰陽之道)的內(nèi)化,解經(jīng)者外化的偏頗
1.3.5 英譯者外化的問題
1.3.6 中庸之道與德里達和黑格爾的哲學的對比
2 陰陽循環(huán)、生生不已:從“生生”、“親親”到“茫茫”——一個特色性表達方式及其跨文化譯解的中庸的運用
3 以明為德,參贊天地:中庸之道視角下的“明”的漢英譯解
4 自然而然,適時而作
5 結論:跨文化之中需要創(chuàng)造出“陰陽互動和感通的語言”
主要參閱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