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建筑科學建筑工程經濟與管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論綱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論綱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論綱

定 價:¥68.00

作 者: 張曉山,苑鵬,崔紅志,陸雷,劉長全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20352482 出版時間: 2019-08-01 包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57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論綱》是中國社會科學院承接國務院領導交辦的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研究的研究成果。研究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對經典文獻的梳理、對國內外典型案例的深入調查,從理論、法律、政策和實踐幾個層面,重點對農村集體擁有的不同類型土地(主要是農用地、農戶宅基地和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以及集體經營性資產的產權制度改革實踐中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開展系統(tǒng)研究,得出了一些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研究結論和政策建議。

作者簡介

  張曉山:全國人大農委委員、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農村發(fā)展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苑鵬:中國社科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崔紅志:中國社科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研究員、組織與制度研究室主任。陸雷:中國社科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副研究員。劉長全:中國社科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副研究員。

圖書目錄

章 總論: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
引言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相關概念的界定
節(jié) 中國農村集體所有制的由來及其演進歷程
第二節(jié) 農村集體所有制的現(xiàn)狀和問題
一 農村集體經濟是一個巨大的存在
二 農民和土地的關系――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核心問題
三 農村集體和集體經濟組織在法律上的空白
四 代表農村集體對集體資產行使所有權的主體不明確
五 多元的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
第三節(jié) 農地承包經營權的權能及演進
一 相關政策的演進
二 成員權與用益物權之間的矛盾
三 農村開展的土地確權工作
四 真正讓農民吃上“定心丸”
第四節(jié) 深化農村集體建設用地和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的改革
一 關于農戶宅基地用益物權和農民住房財產權的政策演進歷程
二 建立城鄉(xiāng)統(tǒng)一的建設用地市場
三 近年來中央有關農村土地政策的演進
四 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的產權制度改革
第五節(jié) 深化改革,探索農村集體所有制的有效實現(xiàn)形式
一 農村集體所有權凸顯的弊端呼喚改革
二 農村集體經濟的發(fā)展呼喚改革
三 集體所有權的權能如何行使?
四 在要素開放流動的農村產權格局下保障農民的權益
第六節(jié) 農村集體產權改革的新形勢呼喚理論和制度創(chuàng)新
一 農民成員的“三權”讓渡范圍過小影響了改革紅利的釋放
二 集體經濟組織成員權是否就是天賦的個人權利?
三 “共同共有”或“按份共有”是私有經濟嗎?
四 集體能否破產?
五 保護產權、實現(xiàn)農民的選擇權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六 實踐的發(fā)展迫切需要理論創(chuàng)新
參考文獻
第二章 對馬克思恩格斯合作制與集體所有制關系的再認識
節(jié) 從國內學界關于合作經濟與集體經濟爭鳴引出的問題
第二節(jié) “集體所有制”只出現(xiàn)在社會主義合作經濟理論中
第三節(jié) 馬克思恩格斯合作制理論以生產資料社會化占有為前提
一 合作經濟的發(fā)展起點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的社會化大生產為前提
二 合作社的組織定位是無產階級消滅資本主義社會、建設共產主義社會的橋梁
三 加入合作社的農民主體是資本主義農業(yè)高度發(fā)達階段的農業(yè)工人
第四節(jié) 馬克思恩格斯所有制理論中的集體所有制等同于全社會所有制
第五節(jié) 結語
參考文獻
第三章 農村集體經濟組織的制度遺產:俄國村社制度
節(jié) 俄國村社制度的基本特征
第二節(jié) 17世紀農奴制的全面確立強化了村社制度
第三節(jié) 1861年農民革命使村社制度走向官方化
第四節(jié) 1906年斯托雷平改革加速村社制度的解體進程
第五節(jié) 結語
參考文獻
第四章 農村土地制度的歷史演變
節(jié) 近代之前的土地制度
一 封建土地所有制
二 中國皇朝時期的私人土地所有制
第二節(jié) 私有制與馬克思主義公有制理論
一 私有制與市場經濟的弊端
二 社會主義思潮與馬克思主義公有制理論
第三節(jié) 我國實施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歷史邏輯及演化過程
一 土改
二 統(tǒng)購統(tǒng)銷
三 合作化運動
四 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誕生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完善承包地處置權能的條件、改革思路與路徑
節(jié) 完善承包地處置權能的內涵與現(xiàn)實意義
第二節(jié) 現(xiàn)有研究的主要觀點與爭論
第三節(jié) 改革目標與思路
一 改革目標
二 改革的基本思路
第四節(jié) 改革的可行性、適用性
一 改革順應了深化集體經濟產權制度改革的要求
二 改革方案符合各方利益需求
第五節(jié) 確權是賦能的前提
一 確權方式首選確地,確股是確地基礎上的發(fā)展
二 確權同時面臨制度障礙與現(xiàn)實困難,但不是確權停滯不前的理由
第六節(jié) 完善承包地處置權能的條件與保障
一 健全產權交易與權利保護機制
二 加強耕地保護
三 加強保障制度建設,減少社會風險
參考文獻
第六章 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改革――以溫州為例
節(jié) 制約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的主要因素
一 承包經營權內在的不穩(wěn)定性抑制流轉
二 承包經營權權益不清,地價快速波動抑制流轉
三 承包經營權流轉方式及穩(wěn)定性受到制度限制
四 地塊分散且難以連片,交易成本高
第二節(jié) 溫州改革試驗區(qū)主要改革舉措與成效
一 主要改革創(chuàng)新舉措
二 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成效
第三節(jié) 改革試驗中存在的問題
一 “定量不定位”的需求主體不是農民
二 確權過程仍有待進一步做實
三 土地合作社定位不清,未能發(fā)揮明顯作用
四 農民認知與參與度有待提高
第四節(jié) 總結
一 將保障農民流轉權益置于制度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核心
二 探索規(guī)模流轉的市場化機制
三 堅持強化耕地用途管制,防止“非糧化”“非農化”
參考文獻
第七章 農民宅基地使用權制度改革
節(jié) 賦予農民宅基地使用權更加完整權能的理由
一 限制農民宅基地使用權完整權能的社會基礎發(fā)生了變化
二 落實中央關于農民住房財產權的要求.就應賦予農民宅基地完整產權
三 農民抵押宅基地使用權的風險具有可控性
四 農民對宅基地使用權更加完整權能的需求具有地域上的廣泛性
第二節(jié) 賦予農民宅基地使用權更加完整權能的障礙因素
一 宅基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滯后
二 政策和法律滯后
三 宅基地的退出和統(tǒng)籌利用在操作中存在困難
第三節(jié) 賦予農民宅基地使用權更加完整權能的政策建議
一 搞好農民宅基地使用權的確權登記頒證工作
二 擴大農民宅基地使用權的流轉范圍
三 允許農民宅基地使用權可以作為抵押和擔保品
四 探索統(tǒng)籌利用退出閑置宅基地的利用方式
參考文獻
第八章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改革
節(jié)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進展
一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地方探索
二 中央關于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的政策演變
三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試點的進展
第二節(jié)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面臨的突出問題
一 土地確權不到位
二 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分布零散
三 實現(xiàn)與國有土地同權同價面臨著法律障礙
四 地方政府對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積極性不高
五 公平合理的土地流轉收益分配關系尚未確立
第三節(jié)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的思路和對策
一 加大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改革的推進力度
二 建立和完善城鄉(xiāng)接軌的建設用地使用權制度
三 建立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市場的運作制度
四 建立集體建設用地招標拍賣掛牌出讓的市場監(jiān)管制度
五 建立稅收調控機制
參考文獻
第九章 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產權制度改革
節(jié) 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改革的進展
一 農村集體資產的類型及改革目標
二 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改革試點情況
三 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改革中的創(chuàng)新性實踐
第二節(jié) 農村集體經營性資產改革中值得重視的幾個問題
一 對清產核資、頒證等實質性內容的重視程度不足
二 普通農民的參與程度較低
三 集體股仍然普遍存在
四 股份并未成為農民集體成員參與集體收益分配的基本依據(jù)
五 農民對集體資產股份的完整權能在實現(xiàn)上存在著障礙
六 集體資產的經營方式沒有改變
七 股改的成效有很大的不確定性
八 改革的外部政策環(huán)境有待完善
第三節(jié) 相關的對策建議
一 規(guī)范股權設置
二 穩(wěn)步放開農民股權流轉范圍
三 創(chuàng)新農村集體經濟運行機制
參考文獻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