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昆侖塔什庫爾干至莎車一帶中酸性巖漿活動及地質意義》是對西昆侖塔什庫爾干至莎車一帶發(fā)育的中酸性巖漿巖及有關礦產調查研究的成果?!段骼鏊矌鞝柛芍辽囈粠е兴嵝詭r漿活動及地質意義》對研究區(qū)的4期(中元古代、寒武紀、志留紀和三疊紀)中酸性侵入巖及其邊緣接觸帶典型礦(床)點運用巖石學、礦床學及地球化學的方法,研究巖(礦)石的宏微觀特征、主量元素、稀土元素、微量元素和同位素等特征,剖析巖體巖石的成因分類、源區(qū)及其物質成分、部分熔融條件(方式、溫度和壓力)以及礦床的產出特征、成礦環(huán)境及時代,探索巖體產出的大地構造環(huán)境、礦(床)點成礦物質來源及成礦元素的遷移富集規(guī)律,進而闡明巖漿活動與構造事件的耦合關系以及成礦過程和巖體的貢獻因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