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篇辭
第一篇 孔子的生平與圣人性
第一講 孔子的出生與少年時代
第一節(jié) 孔子的出生與少年時代面臨的問題:父母“野合”之非禮
第二節(jié) 孔子如何“志于學”?——“禮”對于孔子的人生急迫性
第三節(jié) 中外圣人的誕生及早年情狀之比較
第二講 孔子的成立與悟道
第一節(jié) “三十而立”的含義
第二節(jié) “問學”之禮-理
第三節(jié) 教學
第四節(jié) 春秋格局
第五節(jié) 聞《韶》大悟
第三講 孔子的從政與晚年
第一節(jié) 孔子“從政”的問題:今古文經學之爭
第二節(jié) 渴望從政與承擔天命
第三節(jié) 從政經歷
第四節(jié) 周游列國
第五節(jié) 晚年
第二篇 孔子哲理的源頭:樂作與詩興
第四講 樂與興:風起云涌時
第一節(jié) 孔子對“樂”的哲理解釋
第二節(jié) 原本的“樂”為何必是善的、道德的?
第三節(jié) 《詩》與樂的關聯(lián):興
第五講 “興”打開的語言和領會境域
第一節(jié) 孔子所說的兩種“言”
第二節(jié) 詩言的功能
第三節(jié) 以詩事君、事父
第四節(jié) 詩-思無邪
第五節(jié) 《關雎》之興
第六節(jié) 王國維詩論與上海博物館藏楚竹書《詩論》
第六講 詩樂為什么更可理解?——西方哲學家們的有關學說及對詩本性的探討
第一節(jié) 柏拉圖的詩歌觀、語音觀及其迷狂說
第二節(jié) 與孔子詩樂迷狂觀的對比
第三節(jié) 黑格爾的音樂觀與詩論
第四節(jié) 叔本華和尼采的音樂觀:語音本身的思想性
第五節(jié) 維特根斯坦的音樂觀和語言觀
第三篇 孔子哲理的成立:禮、仁、政
第七講 立于禮樂:儒家的實際生活形態(tài)
第一節(jié) 禮與詩樂的關系:正名
第二節(jié) 禮的源頭:親子之愛
第八講 親子之愛——慈與孝——的時間分析
第一節(jié) 親子關系的原本居中性、不確定性和“克羅馬儂人”之人性
第二節(jié) 時間性與意義
第三節(jié) 意義機制
第四節(jié) 意義機制中的“死”與“生”
第五節(jié) 親子關系的時間性
第六節(jié) 結語
第九講 成于天樂:孔子的仁道與仁政
第一節(jié) 仁愛與親子之仁
第二節(jié) 列維納斯對“父子”關系的闡述
第三節(jié) 仁的艱難與可能:親人異于他人
第四節(jié) 破解“黑洞”之“光”
第五節(jié) 君子:從親子到仁人的藝-術化人生形態(tài)
第六節(jié) 仁:親藝化和藝親化
第七節(jié) 仁政與政仁
主要引用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