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由國際冠狀動脈影像學與生理學評價專家Myeong-Ki Hong主編,由首都醫(y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yī)院陳暉教授和姚道闊教授主譯,詳述了冠狀動脈影像與生理學的基本理論、臨床應用與研究進展。本書共分為3篇31章,在簡要介紹冠狀動脈解剖與循環(huán)的基礎上,著重就臨床上*常用的血管內超聲(IVUS)、光學相干斷層掃描(OCT)與冠狀動脈生理學評價做了詳細介紹。第一篇為血管內超聲,主要介紹了血管內超聲的原理、影像識別、對冠狀動脈定性與定量評價、指導PCI的臨床證據、PCI前對病變和支架置入后及PCI遠期并發(fā)癥的評估、對可降解支架的評價、近紅外光譜等。第二篇為光學相干斷層掃描,介紹了光學相干斷層掃描的成像原理、影像采集技術、對冠狀動脈定性與定量評價、指導PCI的臨床證據、PCI前對病變和支架置入后及PCI遠期結果的評估,以及其在臨床實踐中的新應用等。第三篇為生理學評價,內容包括冠狀動脈內生理學的概念,血流儲備分數(FFR)的原理與臨床操作及其在臨界病變、模糊病變、復雜病變、急性冠脈綜合征和非冠狀動脈疾病和特殊病變中的應用,冠狀動脈壓力測量的臨床應用,評估心外膜血管狹窄的其他指標,微循環(huán)的有創(chuàng)評價及心肌缺血非侵入性評價等。本書內容豐富、新穎,附有220余幅精美圖片及近百張表格,指導性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