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作者:劉沅,字止唐,四川雙流人。乾隆五十七年,由拔貢中式舉人。道光六年,選授湖北天門縣知縣。安貧樂道,不愿外任。改國子監(jiān)典簿。尋乞假歸,遂隱居教授。博覽群書,過目不忘,人咸服其淹洽。閩人稱沅為川西夫子云。所著書,有《周易恒解》六卷、《詩經恒解》六卷、《書經恒解》六卷、《周官恒解》四卷、《儀恒解》四卷、《記恒解》十卷、《春秋恒解》八卷、《四書恒解》十卷、《大學古本質言》一卷、《孝經直解》一卷、《史存》十六卷、槐軒文集四卷、詩集二卷、《約言》一卷、《拾余四種》二卷、又有《蒙訓》、《豫誠堂家訓》、保身立命要言、《下學梯航》、《子問》、《又問》、《俗言》等篇。皆言顯理微,足資啟發(fā)。咸豐五年卒,年八十有八。沅先無子,六十后連舉八男,皆能傳其學。??劉沅的學術思想被稱為“槐軒之學”,不僅在四川影響很大,省外亦有所傳播。清《國史館本傳?劉沅傳》說:“咸豐中,侯官林鴻年為云南布政使,至蜀得沅書,讀之驚喜。求問時,沅已死,因受業(yè)于沅弟子內閣中書劉芬,盡購其書去。及罷官歸,遂以其學轉相傳習,閩人稱為川西夫子云?!鼻迥┧拇ūB愤\動的代表人物之一的顏楷,亦服膺其學,并以槐軒門人自居。??劉沅對中醫(yī)學也深有研究,精通中醫(yī)典籍并極善養(yǎng)生。清代蜀中著名傷寒學家、被尊為火神派首領的鄭欽安曾受教于劉沅門下。鄭壽全(18241911年),字欽安,四川邛崍人。原籍安徽,其祖游宦,遂定居邛崍。幼習經史,后師從一代名醫(yī)劉芷塘,道光中葉行醫(yī)于成都。精研《黃帝內經》、《周易》、《傷寒雜病論》之要旨,強調元陽真氣在人體生命活動中的重要作用,治病立法重在扶陽,用藥多為大劑姜、附、桂等辛溫之品,人稱“姜附先生”、“鄭火神”。發(fā)皇《傷寒論》,并謂六經辨證既可愈外感,又可治內傷。著《醫(yī)理真?zhèn)鳌匪木恚?869年)、《醫(yī)法圓通》四卷(1874年)及《傷寒恒論》十卷(1894年),三書各有特點,又一脈相承。點校者:黃小龍,男,生于1983年,北京中醫(yī)藥大學碩士。已校注出版《慎柔五書》《醫(yī)家秘奧》《周易懸象道德懸解》《黃元御著作十三種》《火神之祖——槐軒醫(yī)學全書》等中醫(yī)古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