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論 科學史與現(xiàn)代科學 1
一、思想方法——科學史與科學的對接點 3
二、科學史資料對現(xiàn)代科學研究的作用 6
三、科學史為科學與社會的互動提供借鑒 10
四、科學史是一門現(xiàn)代學科 13
二論 科學史與歷史科學 15
一、科學史的性質 18
二、科學史和歷史科學分離的原因 20
三、科學史的縱深發(fā)展 22
四、科學史和歷史科學的互補關系 24
五、簡短的結論 27
三論 中國科學的傳統(tǒng)與未來 29
一、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 31
二、中國古代科學是否只是輝煌的過去? 37
三、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科學精神 45
四、中國科學的未來 47
四論 中國傳統(tǒng)文化里的科學方法 53
一、從大膽假設和小心求證談起 55
二、《中庸》的學、問、思、辨、行 60
三、《大學》的格物致知 73
四、《孟子》的民本和求故 83
五論 中國傳統(tǒng)科學思想的回顧 89
一、從天文學史到科學思想史 91
二、科學思想史的內涵 94
三、中國傳統(tǒng)科學的思維模式 101
四、《中國科學技術史:科學思想卷》的寫法 107
六論 “氣”的思想對中國早期天文學的影響 117
一、“氣”的含義和演變 119
二、氣與四季變化的關系 122
三、氣與律歷的關系 124
四、氣與天地不墜不陷的關系 126
五、氣和天地起源的關系 128
七論 天文學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的地位 133
一、各種文化典籍中有豐富的天文學內容 135
二、在自然科學各學科中,天文學具有特殊的地位 140
三、天文學滲透到各種文化領域影響極廣 147
八論 中國古代天文學的社會功能 155
九論 遠東古代天文記錄在現(xiàn)代天文學中的應用 165
一、超新星遺跡 167
二、太陽活動周期 170
三、地球自轉變慢 173
四、太陽系有無第十大行星 175
十論 竺可楨、錢臨照對中國科學史事業(yè)的貢獻 177
一、竺可楨對中國科學史事業(yè)的貢獻 179
二、錢臨照對中國科學史事業(yè)的貢獻 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