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文學文學理論中國傳統譯論文獻匯編(六卷本 套裝全六卷)

中國傳統譯論文獻匯編(六卷本 套裝全六卷)

中國傳統譯論文獻匯編(六卷本 套裝全六卷)

定 價:¥458.00

作 者: 朱志瑜,張旭,黃立波 編
出版社: 商務印書館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100177344 出版時間: 2020-02-01 包裝: 精裝
開本: 32開 頁數: 4105 字數:  

內容簡介

  《中國傳統譯論文獻匯編(六卷本 套裝全六卷)》“譯論”蓋有二解:一為“關于翻譯的討論”,指針對翻譯實踐或翻譯活動中存在的現象或遇到的問題,翻譯實踐者、理論家、關注翻譯活動的人士提出的看法、評價或解決問題的辦法;二為“翻譯理論”,指翻譯理論家通過歸納、演繹、推理、綜合、抽象,從自己或他人的翻譯實踐中總結出的關于翻譯的觀點或看法??傮w而言,中國翻譯傳統既表現出從佛經翻譯的“質”到嚴復的“信”,再到“神似”“化境”的理論演變過程,也有每個翻譯興盛時期針對翻譯名義、歸化與異化等特定問題的集中討論。中西思維方式的差異和理論生成方式不同,決定了中國傳統譯論不會像西方翻譯理論那樣系統化和理念化,但仍有自己的貢獻。我們考察文獻可以看出,中國傳統譯論的生成方式主要有以下四種。一,譯者在翻譯作品前后所附序、跋、例言、后記等。佛經翻譯時期有關翻譯的論述集中在經錄和僧傳中,其中經錄的一個重要部分就是譯序。到了近代,據我們所收錄的材料來看,僅1840-1919年間,在中國以完整書樣形式出版的翻譯作品有400余部,其中100余部包含序、跋,約占其中的三分之一強,有些譯作的序言還不止一篇,如李定夷譯述《紅粉劫》(上海國民書店,1914)一書就有4篇序言。同一時期出現的近900篇發(fā)表在各種刊物的譯作中,包含序、跋的有100余篇,占譯作的六分之一強。這些序、跋篇幅和內容豐富程度雖不及前者,但其中一些在中國學術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這些序、跋都是翻譯者自己在翻譯作品中就遇到的翻譯問題做的說明或闡釋,有時這些討論夾雜在對原作及翻譯緣由的介紹中,因此相關內容篇幅都不大。本《匯編》收集此類譯作序、跋等131篇,占《匯編》總篇目的14.7%,位居第三。第二,讀者對翻譯作品從各個角度所作的批評或評論。除翻譯作品序、跋等外,有關翻譯討論的第二大類形式是翻譯批評。本《匯編》收集翻譯批評247篇,占整個《匯編》總篇目的27.72%,位居首位。這些批評或評論大都是一些具有雙語背景的讀者(其中許多既是作家也是譯者,還包括一些學科專業(yè)人士)或作家對所關注作品的品評、感想、勘誤、商榷以及書信往來,內容不僅涉及具體翻譯方法的討論,也包括對翻譯活動的認識,既有針鋒相對的唇槍舌劍,也有發(fā)人深省的真知卓識。第三,關于翻譯的一般討論或翻譯通論。此類討論通常都被冠以“論(談)翻譯”或“翻譯論”等類似標題,討論往往涉及多個主題。本《匯編》所收此類討論80篇,占總篇目的8.98%。第四,關于特定翻譯話題的專論。此類專論就直譯與意譯、譯名、語體文歐化、重譯、轉譯等專門話題進行討論。以譯名為例,這一古老的話題幾乎貫穿中國傳統譯論發(fā)展之始終,其中既有討論譯名的具體方法或策略的,也有討論統一譯名的,既有人文社會科學,也有自然科學。我們收錄此類話題的篇目157篇,占《匯編》總篇目的17.62%。

作者簡介

  朱志瑜,香港大學博士,曾任香港理工大學中文及雙語學系教授。張旭,香港浸會大學博士,廣西民族大學外國語學院院長、教授。黃立波,北京外國語大學博士,現為西安外國語大學英文學院教授。

圖書目錄

導論
凡例
致謝
正文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