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家族治理:一個文獻述評
1.1 問題的提出
1.2 家族治理:概念與結構
1.2.1 家族治理的概念界定
1.2.2 家族治理的構成
1.3 影響家族治理的因素
1.4 家族治理影響家族企業(yè)績效的途徑機理
1.4.1 家族文化與家族企業(yè)績效
1.4.2 家族治理機構與家族企業(yè)績效
1.4.3 家族協議與家族企業(yè)績效
1.5 結論與研究展望
1.5.1 簡要結論
1.5.2 進一步研究的方向
參考文獻
2 中國近代康百萬家族的治理與興衰
2.1 引言
2.2 康氏家族發(fā)展史
2.3 康氏家族文化
2.4 康氏家族行為規(guī)范
2.4.1 家族內部關系的治理
2.4.2 康家與政府關系的治理
2.4.3 康家與社區(qū)關系的治理
2.4.4 康家與員工關系的治理
2.4.5 康家與競爭者關系的治理
2.5 康氏家族祠堂
2.6 結論與討論
參考文獻
3 新加坡國際元立集團案例研究
3.1 國際元立集團成長過程概述
3.2 陳氏家族治理制度設計
3.2.1 非正式治理機制的建立
3.2.2 正式治理機制的構建
3.3 家族治理與陳氏家族績效的關系
3.4 家族治理與國際元立集團的成長
3.5 評價與總結
參考文獻
4 美國企業(yè)家族治理研究:以《紐約時報》為例
4.1 案例選擇與資料來源
4.2 《紐約時報》及奧克斯一蘇茲伯格家族簡介
4.3 奧克斯一蘇茲伯格家族治理的演進
4.3.1 阿道夫時期的家族治理設計
4.3.2 伊菲珍時期的家族治理設計
4.3.3 潘趣時期的家族治理設計
4.3.4 小阿瑟時期的家族治理設計
4.4 家族治理:《紐約時報》家業(yè)長青的秘訣
4.4.1 奧克斯一蘇茲伯格家族文化的塑造與鞏固
4.4.2 奧克斯一蘇茲伯格家族協議的擴展與完善
4.4.3 奧克斯一蘇茲伯格家族治理機構的多樣化
參考文獻
5 華人與美國企業(yè)家族治理體系的比較
5.1 華人與美國企業(yè)家族治理模式的相同點
5.1.1 家族目標與企業(yè)目標的兼容
5.1.2 確保家族對企業(yè)的股權控制
5.1.3 增進家族成員之間的溝通交往
5.1.4 塑造家族共同的價值觀
5.1.5 明確家族與企業(yè)的界線
5.2 華人與美國企業(yè)家族治理模式的不同點
5.2.1 所處的文化背景不同
5.2.2 所處的法律制度不同
5.2.3 社會信任程度的差異
5.3 相關結論
參考文獻
6 中國內地企業(yè)家族治理的探索嘗試
6.1 廣東萬和盧氏家族的治理設計
6.1.1 萬和集團及創(chuàng)業(yè)家族介紹
6.1.2 盧氏家族治理架構
6.2 江蘇羅萊集團薛氏家族的治理設計
6.2.1 羅萊集團及創(chuàng)業(yè)家族介紹
6.2.2 薛氏家族的治理機制設計
6.3 浙江華茂徐氏家族的治理設計
6.4 浙江新光集團周曉光家族的治理設計
6.4.1 新光集團及創(chuàng)業(yè)家族介紹
6.4.2 周曉光家族治理設計
6.5 案例啟示與展望
6.5.1 中國內地民營企業(yè)對家族治理的需求日益增強
6.5.2 民營企業(yè)家要重視家族文化的塑造
6.5.3 家族企業(yè)顧問團隊的興起迫在眉睫
參考文獻
附錄
家族憲法范例1
家族憲法范例2
家族憲法范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