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電工技術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理論與技術應用

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理論與技術應用

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理論與技術應用

定 價:¥128.00

作 者: 明廷臻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30611239 出版時間: 2019-05-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253 字數:  

內容簡介

  《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理論與技術應用》圍繞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開展基礎理論和技術應用研究,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主要由集熱棚、蓄熱層、風力透平和煙囪四個部件組成?!短柲軣釟饬靼l(fā)電系統理論與技術應用》著重分析系統的熱力學性能及其影響因素、提高效率的方法及特定條件下系統效率的極限,依次對系統的流動與傳熱特性、環(huán)境風對系統性能的影響、儲能特性展開數值模擬分析,提出一種將風能發(fā)電和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相結合的綜合集成系統,提出一種在中國干旱、半干旱地區(qū)利用太陽能熱氣流系統的空氣取水技術及實現全球溫室氣體大規(guī)模移除的新方法,對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的經濟性展開分析比較,并對其未來發(fā)展進行分析。

作者簡介

暫缺《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理論與技術應用》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前言
第1章 緒論 1
1.1 能源、環(huán)境與氣候變化問題 1
1.1.1 世界能源形勢 1
1.1.2 中國的能源形勢和挑戰(zhàn) 3
1.2 我國可再生能源的現狀與發(fā)展 4
1.2.1 我國可再生能源資源和特點 4
1.2.2 非水能可再生能源發(fā)電現狀 5
1.2.3 我國可再生能源發(fā)展預期 6
1.3 現有可再生能源發(fā)電技術 7
1.3.1 風力發(fā)電 7
1.3.2 太陽能光伏發(fā)電 8
1.3.3 太陽能高溫熱發(fā)電 9
1.4 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簡介 11
1.4.1 系統原理 11
1.4.2 系統的特點 13
1.5 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實驗系統及商業(yè)電站建設進展 14
1.6 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的理論研究進展 24
1.6.1 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的熱力學理論 24
1.6.2 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的抽力機制 25
1.6.3 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的流動與傳熱理論 25
1.6.4 熱氣流透平的設計及其優(yōu)化技術 27
1.6.5 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儲能特性研究 28
1.6.6 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的經濟性與可行性研究 29
1.7 中國關于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技術的研究 29
1.8 尚待進一步解決的問題 31
參考文獻 32
第2章 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的熱力學性能 42
2.1 概述 42
2.2 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熱力學分析 42
2.2.1 熱力過程描述 42
2.2.2 系統透平軸功 44
2.3 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實際效率 45
2.3.1 傳熱數學模型 45
2.3.2 流動阻力數學模型 47
2.4 程序可靠性驗證 49
2.4.1 模型驗證程序編制思想 49
2.4.2 西班牙實驗電站數據的計算驗證 49
2.4.3 對現有文獻的預測模型進行計算驗證 51
2.5 系統效率理論分析 52
2.5.1 西班牙實驗電站模型計算結果 52
2.5.2 商業(yè)電站模型計算結果 54
2.6 本章小結 56
參考文獻 56
第3章 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的效率優(yōu)化 59
3.1 概述 59
3.2 理想循環(huán)效率和系統運行效率 59
3.2.1 理想循環(huán)效率 59
3.2.2 系統運行效率 63
3.3 提高系統效率的方法 65
3.3.1 透平效率的影響 65
3.3.2 煙囪高度和直徑的影響 66
3.3.3 集熱棚直徑的影響 67
3.3.4 太陽輻射的影響 68
3.3.5 環(huán)境溫度的影響 69
3.4 系統效率的影響因素定量分析 70
3.4.1 影響因素分析 70
3.4.2 發(fā)電功率影響因素分析 71
3.4.3 用于計算的參數選擇方法 71
3.4.4 六條因素的大致影響范圍 72
3.5 本章小結 73
參考文獻 74
第4章 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的流動與傳熱特性 76
4.1 概述 76
4.2 流動與傳熱特性數學模型 77
4.2.1 數學模型 77
4.2.2 邊界條件 78
4.3 計算結果與分析 81
4.3.1 模型驗證 81
4.3.2 系統流場 82
4.3.3 系統運行特征 86
4.4 煙囪結構的優(yōu)化設計 90
4.4.1 基于相同底部直徑的不同煙囪形狀的影響 90
4.4.2 基于相同表面積的不同煙囪形狀的影響 93
4.4.3 煙囪高徑比的影響 95
4.5 10MW模型設計方案 99
4.5.1 設計方案1 99
4.5.2 設計方案2 101
4.6 本章小結 102
參考文獻 103
第5章 環(huán)境風對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的影響 106
5.1 概述 106
5.2 數學模型 107
5.3 環(huán)境風對西班牙實驗電站的影響 108
5.3.1 物理模型 108
5.3.2 邊界條件 109
5.3.3 數值模擬結果分析 110
5.4 環(huán)境風對大型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的整體影響分析 124
5.4.1 物理模型 124
5.4.2 邊界條件 125
5.4.3 數值模擬結果分析 125
5.5 環(huán)境風對大型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煙囪出口的影響 131
5.5.1 物理模型 131
5.5.2 邊界條件 132
5.5.3 結果分析 132
5.6 本章小結 140
參考文獻 141
第6章 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的儲能性能 142
6.1 概述 142
6.2 不同蓄熱層的動態(tài)儲熱性能 143
6.2.1 物理數學模型 143
6.2.2 蓄熱層的物性對系統的影響 144
6.2.3 空氣流速對蓄熱層性能的影響 145
6.3 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的儲熱性能及其發(fā)電特性 147
6.3.1 物理模型 147
6.3.2 數學模型 149
6.4 計算方法 155
6.5 驗證 156
6.6 計算結果與分析 157
6.6.1 蓄熱材料對系統發(fā)電性能的影響 157
6.6.2 水層厚度對系統發(fā)電性能的影響 158
6.6.3 水層面積對系統發(fā)電性能的影響 161
6.6.4 水層位置對系統發(fā)電性能的影響 162
6.7 本章小結 163
參考文獻 163
第7章 風能-太陽能熱氣流綜合集成發(fā)電系統 165
7.1 我國風電特點 165
7.2 我國大規(guī)模風力發(fā)電面臨的問題 165
7.2.1 電網穩(wěn)定性問題 165
7.2.2 風電場可調度性 166
7.3 解決大規(guī)模風電并網的技術途徑 167
7.3.1 互補發(fā)電技術 167
7.3.2 大規(guī)模儲能技術 167
7.4 風能-太陽能熱氣流集成儲能發(fā)電技術 168
7.4.1 方案的提出 168
7.4.2 基本結構組合 169
7.4.3 系統特點 170
7.5 數學物理模型 171
7.5.1 物理模型 171
7.5.2 集熱棚和煙囪內流動與傳熱數學模型 171
7.5.3 蓄熱系統流動與傳熱數學模型 172
7.5.4 定解條件與求解 172
7.6 計算結果與分析 173
7.6.1 系統出力控制方法 173
7.6.2 10MW級綜合發(fā)電系統計算結果 174
7.6.3 100MW級大規(guī)模綜合發(fā)電系統計算結果 175
7.6.4 400MW級大規(guī)模綜合發(fā)電系統計算結果 177
7.6.5 不同類型風力發(fā)電互補或儲能模式比較 179
7.7 本章小結 180
參考文獻 180
第8章 基于太陽能熱氣流系統的空氣取水技術 182
8.1 空氣取水技術的基本原理 182
8.1.1 空氣取水技術原型 182
8.1.2 空氣取水機理分析 183
8.1.3 環(huán)境和經濟效益分析 185
8.2 模型描述 186
8.2.1 物理模型 186
8.2.2 數學模型 188
8.2.3 模型驗證 192
8.3 空氣取水特性分析 193
8.3.1 可行性分析 193
8.3.2 有效性分析 198
8.4 系統參數敏感性分析 200
8.4.1 煙囪進氣流速 201
8.4.2 凝結高度 203
8.4.3 凝結水的質量流量 204
8.4.4 風力透平的輸出功率 205
8.4.5 水力透平的輸出功率 207
8.4.6 系統總輸出功率 209
8.4.7 系統發(fā)電效率 210
8.5 本章小結 213
參考文獻 213
第9章 基于太陽能熱氣流系統的溫室氣體大規(guī)模移除 215
9.1 概述 215
9.2 基于太陽能熱氣流系統的溫室氣體大規(guī)模移除性能 215
9.3 大尺度大氣溫室氣體光催化轉化 219
9.4 太陽能熱氣流系統內質量交換 220
9.5 討論 222
9.6 本章小結 226
參考文獻 226
第10章 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的經濟性分析 229
10.1 概述 229
10.2 成本預測模型 229
10.2.1 系統結構預測模型 229
10.2.2 系統造價模型 229
10.2.3 系統發(fā)電成本模型 230
10.3 計算結果與分析 231
10.3.1 10MW系統計算結果 231
10.3.2 50MW系統計算結果 235
10.4 系統的技術經濟可行性 236
10.4.1 不同類型電站技術經濟性對比 236
10.4.2 不同類型太陽能熱發(fā)電系統技術對比 237
10.4.3 不同容量系統的技術經濟性對比 238
10.5 本章小結 238
參考文獻 239
第11章 太陽能熱氣流發(fā)電系統的未來發(fā)展展望 241
11.1 概述 241
11.2 海水淡化 242
11.3 城市污染治理 243
11.4 干旱地區(qū)的下沉氣流能源塔 246
參考文獻 249
附錄 2003~2018年發(fā)表的與本著作相關的代表性專著與論文 251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