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南海書牘》分上、下兩卷,上卷包括十八篇涉及不同主題的書札、奏折、祭文,并附有四篇相應的回信,寫作時間大概為1888年至1914年,包括與袁世凱交流的四封信札以及致曲阜孔教會書、致龍都李省長書、致徐國務卿書、覆山東孔道會書、覆教育部書、請剪發(fā)易服折、請廣開學校以養(yǎng)人才折、請廣譯日《康南海書牘(中庸注)》大派游學折、請定立憲開國會折、請尊孔圣為國教立教部教會以孔子紀年而廢淫祀折、祭朱鼎甫侍御文、辛亥臘游箱根與梁任甫書及清光緒年間的兩份奏折;下卷則僅載呈給光緒皇帝的奏折三份,分別是《上清帝第四書》《上清帝第五書》《代海外五洲中華憲政會僑民公上請愿書》。內容上除極少篇幅提及個人事務外,絕大多數(shù)體現(xiàn)的是康有為在國家變法立憲、教育改革及尊孔保教等時政方面的主張。《中庸注》乃康有為為《中庸》所作的注解。注解時他靈活地引用《易經》《春秋》等儒家經典的內容以及鄭玄、朱熹等人的言論,清晰地表述了自己對天命、人道、鬼神等問題的理解,同時也提出“三世三統(tǒng)之變”等新見解?!吨杏棺ⅰ反蟮奶攸c是將經學與政治結合在一起,延續(xù)了《新學偽經考》和《孔子改制考》中的理論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