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緒論
1.1 研究背景
1.1.1 現實背景
1.1.2 理論背景
1.2 問題提出
1.3 研究意義
1.3.1 一實意義
1.3.2 理論意義
1.4 相關概念界定
1.4.1 司治理
1.4.2 高管
1.4.3 股權激勵
1.4.4 機構投資者
1.5 研究方法與技術路線圖
1.5.1 研究方法
1.5.2 研究技術路線圖
1.6 研究內容與章節(jié)安排
1.6.1 研究內容
1.6.2 章節(jié)安排
第2章 理論基礎與文獻評述
2.1 理論基礎
2.1.1 委托一代理理論
2.1.2 公司治理理論
2.2 股權激勵效果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2.2.1 股權激勵的正面效果
2.2.2 股權激勵的負面效果
2.2.3 公司治理結構安排對股權激勵效果的影響
2.2.4 外部市場環(huán)境制度對股權激勵效果的影響
2.2.5 關于對中國股權激勵效果研究不足之處
2.3 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的研究
2.3.1 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的方式
2.3.2 機構投資者參與公司治理的實現途徑
2.3.3 有關中國機構投資者的公司治理作用研究
2.4 機構投資者與股權激勵相關研究及評述
2.5 機構投資者持股對股權激勵實施效果影響的機理分析
第3章 樣本選取以及相關變量的測度
3.1 股權激勵計劃與機構投資者隊伍在中國增長的實際觀察
3.1.1 中國上市公司股權激勵計劃的增長情況
3.1.2 機構投資者在中國增長的實際觀察
3.2 樣本的選取與說明
3.2.1 基于PSM模型的A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效果研究樣本選取與說明
3.2.2 機構投資者對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公司的偏好研究樣本選取與說明
3.2.3 機構投資者持股對股權激勵效果的影響研究
3.3 主要變量定義
3.3.1 股權激勵效果的測度
3.3.2 機構投資者不同類型測度
第4章 基于PSM的A股上市公司股權激勵實施效果研究
4.1 概述
4.2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4.2.1 股權激勵效果研究
4.2.2 公司性質對股權激勵效果的影響
4.2.3 股權集中度對股權激勵效果的影響
4.2.4 激勵方式對股權激勵效果的影響
4.3 模型設定
4.3.1 PSM模型的基本思想
4.3.2 Ps值的計算
4.3.3 常用匹配方法
4.3.4 匹配后分析
4.4 變量定義與描述性統(tǒng)計
4.4.1 變量定義
4.4.2 描述性統(tǒng)計
4.5 確定匹配變量
4.5.1 基于Logit模型的匹配變量確定
4.5.2 匹配后分析
4.6 基于PSM的股權激勵計劃實施效果研究
4.6.1 股權激勵的實施效果
4.6.2 公司性質對股權激勵實施效果的影響
4.6.3 股權集中度對股權激勵實施效果的影響
4.6.4 激勵方式對股權激勵實施效果的影響
第5章 機構投資者對實施股權激勵計劃公司的偏好研究
5.1 概述
5.2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5.3 變量定義與檢驗方法
5.3.1 變量定義
5.3.2 檢驗方法
5.4 描述性統(tǒng)計
5.4.1 機構投資者對股權激勵計劃公司的持股偏好
5.4.2 不同契約要素中機構投資者對股權激勵計劃的持股偏好
5.4.3 不同方案狀態(tài)下的機構投資者對股權激勵計劃的持股偏好
5.4.4 不同公司性質中機構投資者對股權激勵計劃的持股偏好
5.5 機構投資者對股權激勵計劃公司的持股偏好研究檢驗結果
5.5.1 全樣本中機構投資者對股權激勵計劃的持股偏好
5.5.2 不同契約要素中機構投資者對股權激勵計劃公司的偏好
5.5.3 不同方案狀態(tài)下機構投資者對股權激勵計劃公司的偏好
5.5.4 不同公司性質的機構投資者對股權激勵計劃公司的偏好
第6章 機構投資者持股對高管股權激勵效果影響研究
6.1 概述
6.2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設
6.3 變量定義與模型設定
6.3.1 變量定義
6.3.2 模型設定
6.4 描述性統(tǒng)計分析
6.5 實證結果與分析
6.5.1 機構投資者持股對股權激勵效果影響的研究
6.5.2 機構投資者持股集中度對股權激勵效果的影響
6.5.3 機構投資者獨立性對股權激勵效果的影響
6.5.4 機構投資者持股穩(wěn)定性對股權激勵效果的影響
第7章 結論與展望
7.1 研究結論與啟示
7.2 研究局限與展望
附錄
附錄A 第4章 匹配變量的確定部分模型參數估計
附錄B 第4章 匹配后激勵效果分析中部分結果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