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言
一、徽州詩經學的研究對象
二、徽州文化與徽州詩經學
三、徽州詩經學繁榮的成因
四、徽州詩經學的本質及其歷史地位
五、徽州詩經學研究現狀
六、本書主要關注的問題和研究方法
上編
第一章 異軍突起迅成高峰
第一節(jié) 初步形成統(tǒng)一學術文化理念的南宋徽州學術
第二節(jié) 從無到有,迅成高峰的南宋徽州詩經學
第三節(jié) 四書之學對朱熹詩經學的影響
第四節(jié) 朱鑒《詩傳遺說》所整理輯錄的朱子詩學
第五節(jié) 朱熹詩經學在徽州的地位和影響
第二章 繼承發(fā)展朱學一統(tǒng)
第一節(jié) 新安理學進一步發(fā)展的元代徽州學術
第二節(jié) 恪守朱子之學的元代徽州詩經學
第三節(jié) 方回對燕禮、鄉(xiāng)飲酒禮所用樂歌的考論
第四節(jié) 胡一桂對《詩集傳》的匯纂和注疏
第三章 嬗變分流終成附庸
第一節(jié) 心學與朱學雜存的明代徽州學術
第二節(jié) 以時文之學為主的明代徽州詩經學
第三節(jié) 以時文人講,頗重章法意脈的許天贈詩經學
第四節(jié) 匯輯諸家詩說,頗重多識的范王孫詩經學
第四章 繁榮興盛再創(chuàng)輝煌
第一節(jié) 清初朱學短暫復興與徽州詩經學
第二節(jié) 乾嘉時期的徽州樸學與詩經學
第三節(jié) 后乾嘉時代的徽州學術與詩經學
第四節(jié) 從邊緣走到中心的姚際恒詩經學
第五節(jié) 戴震對詩教體系的重構
第五章 順勢發(fā)展影響深遠
第一節(jié) 徽州詩經學的分期
第二節(jié) 徽州詩經學的特點
第三節(jié) 共同關注的詩經學問題
第四節(jié) 徽州詩經學的輻射影響
下編
第六章 反經推求,以類證類:程大昌詩經學研究
第一節(jié) 程大昌的詩經學著述辨正
第二節(jié) 反對循習傳之舊,主張“反經推求,以類證類”
第三節(jié) 鼓吹古本還原,倡言諸國為徒詩
第四節(jié) 散見于《演繁露》等著述中的《詩經》考論
第七章 考字辨音,歸納條例:江永詩經學研究
第一節(jié) 對《墓門》“訊”字等的考論,開啟徽州后學
第二節(jié) 提出古韻研究標準和方法,總結古韻研究的得失和原則
第三節(jié) 歸納《詩經》用韻條例
第四節(jié) 分古韻十三部,主“數韻共一人”說
第八章 尊經衷圣,內正性情:汪梧鳳詩經學研究
第一節(jié) “內正性情于興觀群怨之間”的讀《詩》目的論
第二節(jié) 以史證詩、以禮箋詩、系統(tǒng)觀照
第三節(jié) 以詩旨考辨為重點,兼及名物訓詁第四節(jié) 對《詩經》的文學解讀
第五節(jié) 對朱子詩經學的揚棄
第九章 貫穿漢宋,考辨毛鄭:程晉芳詩經學研究
第一節(jié) 貫穿漢宋,巨細弗遺
第二節(jié) 辨別毛鄭得失,詳加案斷
第三節(jié) 《孔疏》和合毛鄭,得失參半
第四節(jié) 博采唐宋以降諸家詩說,唯是是從
第五節(jié) 《毛鄭異同考》的考辨條例和原則
第十章 補苴罅漏,另辟蹊徑:乾嘉后學朱霈等的詩經學
第一節(jié) 不為古人所欺,多自出新解的朱霈詩經學
第二節(jié) 博采收遁,補禮證禮的朱濂詩經學
第三節(jié) 積年排比,善于歸納的俞正燮詩經學
結語
一、結論
二、余論終結舊經學,開創(chuàng)新詩學:胡適的《詩》學研究
參考文獻
附錄一 徽州詩經學大事年表
附錄二 徽州詩經著述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