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 實踐論美學的提出
節(jié) “美學大討論”與美學“四派
第二節(jié) 美學“四派”的基本思路與代表觀點
一、以蔡儀為代表的“客觀派”美義
二、以呂熒、高爾泰為代表的“主觀派”美學
三、以朱光潛為代表的“主客觀統(tǒng)一派”美學
四、以李澤厚為代表的“客觀性與社會性統(tǒng)一派”美學
第三節(jié) 蘇聯(lián)“社會聯(lián)”美學思想對李澤厚的啟示
一、萬斯洛夫的“社會派”美學思想對李澤厚的啟示
二、斯托洛維奇的“社會派”美學思想對李澤厚的啟示
第四節(jié) 李澤厚與“實踐論美學”的誕生
第二章 實踐論美學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觀點
節(jié) 李澤厚的“主體性實踐哲學”美學思想
一、“美的本質”論:從“外在自然的人化”到“美是自由的形式
二、美感論:從“美感的矛盾二重性”到“積淀說
三、藝術論:“從形象出發(fā)”到藝術作品的“三層面
第二節(jié) 劉綱紀的“實踐本體論”美學思想
一、“美的本質”論:對美的根源與美的本質的綜合闡釋
二、美感論:美感是實踐自由所引起的精神愉快
三、藝術論:審美反映與藝術特性
第三節(jié) 蔣孔陽的“實踐創(chuàng)造論”美學思想
一、“美的本質”論:從“美在創(chuàng)造中”到“美是自由的形象
二、美感論:從“多種因素的因緣匯合”到“和諧感和自由感
三、藝術論:從“藝術作為美學研究的主要對象”到“美是藝
術的基本屬性
第三章 實踐論美學的理論精髓與當前不足
節(jié) 實踐論美學的理論基礎:歷史唯物主義
一、何謂“歷史唯物主義
二、“歷史唯物主義”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及實踐論美學的關系
第二節(jié) 實踐論美學的邏輯起點: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概念
一、作為倫理學意義上的“實踐
二、作為認識論意義上的“實踐
三、作為歷史唯物主義意義上的“實踐
四、作為實踐論美學邏輯起點的“實踐”:基礎內涵與多重派生
第三節(jié) 實踐論美學的理論精髓:為美學研究確立科學的思想依據(jù)
第四節(jié) 實踐論美學的當前不足:尚停留于宏觀的、社會學的層面
第四章 實踐論美學的理論流變及對其的哲學反思
節(jié) “后實踐美學”的理論顛覆
一、“生命美學”對實踐論美學的理論顛覆
二、“超越美學”對實踐論美學的理論顛覆
第二節(jié) 對“后實踐美學”研究的哲學反思
一、后實踐美學的理論基礎:以生命哲學、存在主義等為代表的現(xiàn)代
西方哲學
二、后實踐美學的邏輯起點:脫離了“實踐”基礎的生命、生存等
范疇
三、“后實踐美學”的思想啟示
四、“后實踐美學”的理論缺陷
第三節(jié) 李澤厚后期的理論背離
一、從“社會實踐本體論”“工具本體論”到“心理本體論”“情感本
體論
二、從“自然的人化”到“人的自然化
三、李澤厚后期理論背離的原因及其思想史意義
第四節(jié) “新實踐美學”的理論推進
第五節(jié) 對“新實踐美學”研究的哲學反思
一、“新實踐美學”的理論基礎:深度闡釋后的歷史唯物主義
二、“新實踐美學”的邏輯起點:多維開掘后的“實踐”概念
三、“新實踐美學”的理論貢獻
四、“新實踐美學”的可商榷之處
第六節(jié) “實踐存在論美學”的“發(fā)展
第七節(jié) 對“實踐存在論美學”研究的哲學反思
一、“實踐存在論美學”的理論基礎:海德格爾的存在論哲學
二、“實踐存在論美學”的邏輯起點:審美關系、審美活動等范疇
三、“實踐存在論美學”的理論貢獻
四、“實踐存在論美學”的可商榷之處
第五章 實踐論美學的當代構建:走向人生論美學
節(jié) 人生論美學建構的思想依據(jù)
一、人生論美學的建構與馬克思主義實踐論美學的理論精髓
二、人生論美學的建構與西方“超驗性、內省性”的美學系統(tǒng)
三、人生論美學的建構與中國傳統(tǒng)的“人生論”哲學、美學思想
第二節(jié) 人生論美學蘊含的基本觀念
一、美學研究應邁入“大美學”的全息圖景
二、美學研究應堅守科學性與人文性的辯證立場
三、美學研究應融合美的知識論、社會學層面與人生論、倫理學層面
第三節(jié) 人生論美學追求的理論目標:使藝術、審美與人生走向統(tǒng)一
第六章 人生論美學視域下美學基礎理論問題新解
節(jié) 人生論美學視域下“美的本質”問題新解
一、再論“美的本質”問題的重要性
二、“美的本質”的探詢與思維方法的革新
第二節(jié) 人生論美學視域下“美感”問題新解
一、重審“美感”與“美的本質”的辯證關系
二、“美感”的新釋與美學基礎理論的重建
第三節(jié) 人生論美學視域下“美育”問題新解
一、重構“美育”與“美”和“美感”的邏輯關聯(lián)
二、“美育”功能的重估與整全人格的塑造
結語
參考文獻
索引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