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是國家及社會發(fā)展的重要支撐。對于任何國家來說,大力發(fā)展高等教育是提升國家綜合競爭力的重要途徑之一。然而,高等教育財政似乎并未因此而穩(wěn)步增長,相反,卻日益顯露出捉襟見肘的窘態(tài)。目前高等教育財政危機已經成為一個世界性的難題,而這一問題從20世紀80年代就已顯露出來。根據教育經濟學理論,教育應是一種成本遞增的產業(yè),其中高等教育更是如此。財政狀況較好的時候,即使控制物價上漲等因素,“高等院校的生均成本也應該是上漲的趨勢”,但是自20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世界范圍內的高等教育卻出現不同程度生均成本下降的情況,有研究證明這種生均成本的遞減完全是“高等教育經費不足所致”。究其原因,無非兩個方面:一方面,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普及化潮流的襲來,高等教育的成本總量不斷增加,政府面臨的財政壓力與日俱增。例如我國近十年以來的高等教育規(guī)模持續(xù)擴張,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沒有在經費保障上做好充足的思想準備,其結果,高等教育規(guī)模的發(fā)展與財政的支持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失衡。另一方面,隨著高等教育市場化的發(fā)展,各國政府承擔高等教育費用的意愿和能力也逐步減弱,即政府有意弱化了其在高等教育財政中的作用,對高等教育的資助力度也相應削減,英國無疑是典型的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