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教育/教材/教輔外語英語讀物無力悲傷:集體行為的原理

無力悲傷:集體行為的原理

無力悲傷:集體行為的原理

定 價:¥59.80

作 者: (德)亞歷山大·米切利希,瑪格麗特·米切利希
出版社: 世界圖書出版公司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519248666 出版時間: 2018-10-01 包裝:
開本: 頁數(shù):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無力悲傷:集體行為的原理》是一本精神分析領(lǐng)域的經(jīng)典著作。作者米切利希夫婦在社會觀察中發(fā)現(xiàn),戰(zhàn)后德國人民主要表現(xiàn)出兩種行為模式:運用心理防御機制,否認、隔離納粹歷史;積極投入經(jīng)濟建設(shè),漠不關(guān)心民主政治。作者認為,正是對過去的否認造成了現(xiàn)今德國人在政治上和社會上的無所作為。以此為切入點,作者論述了禁忌、偏見心理、身份認同、人類對文明的適應、道德的相對化、自我的發(fā)展等人類生存問題,描繪了一幅關(guān)于未來社會的圖景:人的批判意識、共情能力、智識達到很高水平,新自我、新道德、新權(quán)威、新認同業(yè)已建立起來。閱讀本書,你將知道:為什么德國人對納粹歷史的心理否認反而促進了德國廚具制造業(yè)的繁榮?為什么二戰(zhàn)后,教師這一職業(yè)從德國人“曰取想從事的職業(yè)”榜單上消失了?為什么說“人對待人像狼對狼一樣”反而是在頌揚人性之善?為什么說為了培養(yǎng)一個人格健全的孩子,父母不只要鼓勵孩子表達愛意,還要鼓勵孩子表達恨意?如果說心理咨詢師的工作是針對某個具體的個體進行的心理療愈,那么米切利希夫婦及其所寫的這本書則更像是針對一個國家進行的心理療愈。這本書出版后引起了心理學家、歷史學家、人類學家的廣泛討論,是一本集大成之作。

作者簡介

  亞歷山大·米切利希(1908—1982),德國心理學家。1960年,亞歷山大和他的妻子一起在法蘭克福成立了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研究所,致力于身心醫(yī)學研究。他從1966年到1973年于法蘭克福大學任心理學教授一職。1969年,亞歷山大被授予德國書業(yè)和平獎。1973年,亞歷山大被授予慕尼黑文化獎和威廉·洛伊施納獎。 瑪格麗特·米切利希(1917—2012),德國心理學家,被譽為“德國精神分析的大夫人”,主要研究女性權(quán)利、女性性征和戰(zhàn)后德國的國民心理?,敻覃愄赜?990年被授予法蘭克福榮譽市民獎,2001年獲得聯(lián)邦十字勛章,2005年獲得法蘭克福市托尼·圣德獎。 從20世紀60年代起,除了作為法蘭克福學派的代表人物之外,米切利希夫婦還在戰(zhàn)后德國的智力辯論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他們使用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來解釋納粹德國興起的原因及其對德國社會產(chǎn)生的影響。這本《無力悲傷:集體行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無力哀悼:德式愛之道/001

第二章 主題的變奏/079

第三章 道德相對化與社會必須容忍的矛盾/151

第四章 認同及其青春期宿命/215

第五章 寬容:表面寬容和實際寬容/253

第六章 社會自我與個人自我/267

第七章 改變政治權(quán)威模式/289

第八章 結(jié)局:開放性沖突/333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