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梓鉤沉
一、建制述要
方村街道
天城、利民二圩及埭南鄉(xiāng)
村居簡介
二、大事紀略
漢代至清代
中華民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三、變遷故實
行春圩的由來
繁榮的方村
方村老街的興衰
方村河西老街的格局
姓氏覓蹤
一、尋源考辨
行春張氏源流考
清朝時期的行春東吳府
張氏“百忍堂”的來歷
鳩江王氏宗祠
二、宗親逸聞
包半邊,白之角
關于行春圩張、談兩大家族的傳說
方塘張老五
地名傳奇
一、村莊
“馬廠”和“竹園拐”的過去和今天
旗桿頭
立牌坊積德裕后美家園福祉昌延——旗桿村牌坊建造紀事
二、橋梁
立埂橋
老樁橋與新橋
石橋頭
汪品橋
四貫橋與烏龍橋
千畝壩土橋
消失的小木橋
三、渡口古樹
石人渡的傳說
神奇的紅楊樹
烽火歲月
一、革命回憶
我在南蕪地區(qū)活動的經歷
皖江地區(qū)對敵斗爭情況的回憶
二、地方星火
方村老區(qū)革命斗爭史綜述
宦守根在東旺與大刀會的戰(zhàn)斗
緬懷革命先輩滕良福
王埂村兩位老革命的事跡
滕良福、宦守根故居
先父葆卿公掩護新四軍的幾件事
在那難忘的歲月里——訪地下老黨員奚鳳英
談志和與行春大刀會
三、組織建設
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37.7―1945.9)方村片區(qū)組織建設以及方村籍干部
在相關機構的任職情況
解放戰(zhàn)爭時期方村片區(qū)組織建設以及方村籍干部在相關機構的任職情況
人物春秋
一、名人錄蹤
二、鄉(xiāng)賢人物
三、革命烈士
四、專家名師
農耕索隱
一、農事綜述
十二個月的農事
家鄉(xiāng)農業(yè)生產的二三事
漸行漸遠的方村農耕文化
二、農具
耕作農具:犁、耙、耖的制作與使用方法
灌溉農具
除草農具:“烏頭”與“刮子”
脫粒農具:斛桶
糧食加工農具
三、農活舉例
栽秧
四、捕魚工具
流水灣的抄網、蟹網
鄉(xiāng)風民俗
一、傳統(tǒng)節(jié)日
春節(jié)
清明節(jié)
端午節(jié)
中秋節(jié)
二、婚喪習俗
婚俗
誕生禮俗
抓周
葬禮
三、日常習俗
賽龍舟
方村民間飲食集萃
二月二
吃新
臘八節(jié)
建房
貨郎
草焐子
喊火燭
忌諱
抽鬮
四、迷信習俗
豎水問
叫黑
非遺文化
一、娛樂類
合心北蚪秧歌燈
南埂采茶燈
流水灣馬燈
龍燈
羅塘村龍燈
二、雜技類
羅漢燈
談港高蹺燈
方家村高蹺燈
滾燈
三、文藝類
記憶中的鄉(xiāng)村文藝
方村民間流行的廬劇
耄耋老人的雕刻夢
宗教建筑
一、寺廟
古城寺
洪門寺
降福禪寺
天城龍王廟
埭南龍王廟
晏公廟
楊泗廟
將軍廟
六姑娘廟
魚鱗廟
二、殿庵
娘娘殿
觀音庵
易永庵
會龍庵
鎮(zhèn)龍庵
民間故事
一、地名故事
和尚橋的傳說
騾子墳傳說
二、人物故事
花園村張?zhí)旃俚膫髡f
秀才的學問
三、帝王故事
娘娘殿傳說
乾隆皇帝下江南
四、神話故事
十八把錦扇下南京的傳說
神力與武力
苦鴰鳥的傳說
方言俚語
―、方言
自然生活方言
社會生活及日常生活方言
稱謂及人體器官方言
形容性方言
動植物及養(yǎng)殖業(yè)方言
二、諺語
通用類
氣象類
農事類
三、歇后語
四、俗語
寓意類
說明類
形容類
五、謎語
動物類
常用物品類
植物類
自然、科技、公交類
文苑芬芳
一、詩詞聯(lián)選
古代名人詩選
埭南王氏宗祠八景詩
方村行春八景詩
張飛伯聯(lián)二副
街道老年學校學員詩詞選
二、民間詩歌
十月懷胎
風箏賦
表花名
和姐
十月來兒
手扶欄桿
涼風陶陶
頌春歌
十二月長工
鄉(xiāng)土情歌
孟姜女
十二月嫖姐
上梁歌
梳頭歌
三、學生文選
圩家戶戶不識愁
天然氧吧——溜壩生態(tài)園
家鄉(xiāng)的變化
童年趣事
吃新
不吃雞“子”的家太太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