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雄守關治蜀川 公元 300 年,西晉八王爭權,益州刺史趙廞利用流民起義軍首領李特、 李庠領軍造反,北控劍門關抵抗晉軍,李特、李庠和驍勇善戰(zhàn)的李特之妻 羅妊雄先后戰(zhàn)死(羅封為皇太后,葬劍閣縣涂山鄉(xiāng)雙河村東側)。李特少 子李雄在范長生的支持下復振,奪取成都自稱大都督,在川北一帶大破晉 軍于劍門關外。公元 304 年,李雄在成都稱帝,國號大成(成漢),到公 元 347 年的 40 年中,為抵抗晉軍和擴大領地,在劍門關內外進行大小戰(zhàn)爭 近 30 次,統(tǒng)一和安定了西南蜀國(北至漢中甘南,西到漢嘉,南及云南、 貴州大部)。特別是李雄統(tǒng)治的 30 年中,有丞相范長生(天師道教主)的 輔佐,與民約法七章推行部曲制,緩和民族矛盾,招撫流民數萬人入蜀, 減輕賦稅徭役,輕刑獄,重教化,開設學校,獎勵農桑,年豐谷登,人民 安居樂業(yè)。公元 316 年,西晉亡,東晉執(zhí)政,司馬氏繼續(xù)爭權為患,使黃 河長江中下游荒蕪殘破,民不聊生,唯大成蜀國幸存樂土,一度有南北部 曲和流民大量從劍門關涌塞入蜀安家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