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型中的漸變:清末民初云南民族地區(qū)商人群體的整合與商人組織的嬗變
東漢時期南部邊疆三郡的駱越及其與中央王朝的關系
清代黔桂土司糾紛與行政區(qū)劃調整
清對蒙古地區(qū)民族宗教刑事法律調整思想及現(xiàn)代啟示——以清代土默特司法檔案為中心
清代少數民族優(yōu)撫措施探析——以東北地區(qū)“新滿洲”為例
移民視角下的族群互動與沖突——以清代臨安府為例
從“破姓開親”到“定俗垂后”:清代清水江下游一個苗寨的婚姻改革與社會演變
論族際通婚與身份認同的非對稱性——基于藏彝走廊漢族移民的個案研究
貴州黎平侗族養(yǎng)老模式選擇的內外動力——從養(yǎng)老院的“冷遇”談起
現(xiàn)代農業(yè)生產工具在民族地區(qū)的傳播及其文化影響——以平善苗寨為例
應對空間貧困:青藏高原牧區(qū)的脫貧策略研究——基于四川省壤塘縣的田野調查
創(chuàng)意、文化與茶馬古道旅游紀念品開發(fā)——基于麗江古城鈴鐺紀念品的調查
多元主體參與下的民族地區(qū)“精準扶貧”機制探究——基于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萂村的調查
身體、命位與根骨——涼山彝族蘇尼身體實踐的人類學探究
景頗族儀式中物的祭獻與族群文化意象
穿青人五顯信仰與生殖崇拜
禁忌文化的解構與重構——河西哈尼族雙胞文化的人類學分析
緬人納特崇拜概述——基于對西方人類學相關成果的考察
獨龍族中小學生母語能力調查及對策研究
布依族流動少年兒童社會融合的身份認同研究——以昆明的布依族為例
中心與邊陲的互動:民國時期第九屆全國教育會聯(lián)合會與云南教育的發(fā)展
哈尼族遷徙史的災害敘事研究
西雙版納曼賀勐傣族竹編制品的藝術人類學研究
中國黨治藏方略實施的歷史評介(1949-1965)
新中國成立初期云南的“匪亂”與“剿匪”
紅軍長征時期國民黨對貴州少數民族的認識及其影響
道德、個體凈化與社會整合——對涼山彝族社會特殊“自殺”現(xiàn)象“死及比”的探究
從內容到方法的地方性知識
藏彝走廊視域下的回族研究
社會財富分配的情感人類學研究——評《羨慕、嫉妒、恨——一個關于財富觀的人類學研究》
群體宗教心理學的理論框架及其運演規(guī)則——讀弗洛伊德《群體心理學和自我的分析》和勒龐《烏合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