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翅目Hymenoptera是昆蟲綱Insecta中一個十分多樣化的昆蟲類群,與其它昆蟲類群相比形態(tài)變化很大。該目共有兩大類群,即:廣腰亞目Symphyta和細腰亞目Apocrita。廣腰亞目在膜翅目當中屬低等植食性類群,主要鑒別特征是:腹部基部不縊縮,第1節(jié)不與后胸合并;前翅至少具有1個封閉的臀室,后翅至少具有3個閉室,通常具5個以上的閉室;除莖蜂科Cephidae以外其他類群均具有淡膜區(qū)。葉蜂總科Tenthredinoidea是廣腰亞目中*的一個總科,種類繁多、類型多樣,分布于各動物地理區(qū)。葉蜂是植食性昆蟲,偶見葉蜂成蟲可食小型同類昆蟲。在幼蟲期間,大多數(shù)種類取食植物葉片,部分類群蛀食植物果實與莖稈,少數(shù)種類可使植物不同部位形成大小不等蟲癭,進而植物發(fā)育畸形,給林木和經濟作物造成嚴重的損失。該類群分布范圍寬廣,中國有大多數(shù)省份已經開展對葉蜂昆蟲的資源調查、生物多樣性與區(qū)系以及昆蟲生物地理學的研究。鉤瓣葉蜂屬MacrophyaDahlbom,1835是膜翅目葉蜂總科葉蜂科Tenthredinidae葉蜂亞科Tenthredininae第三大屬。自北美學者Dahlbom于1835年建屬以來,不少學者陸續(xù)發(fā)表了該屬新種。目前,本屬在全世界已記載289種,中國已記載150種。在鉤瓣葉蜂族Macrophyini內,鉤瓣葉蜂屬與其近緣屬-方顏葉蜂屬PachyprotasisHartig,1837的主要區(qū)別特征是:前者體多粗壯;觸角通常粗短絲狀,無側脊;復眼內緣向下顯著收斂;前翅臀室中柄不長或無柄式,具短直橫脈。(后者體多修長;觸角細長絲狀;雌蟲觸角約等長于頭胸部之和,雄蟲觸角明顯長于體長,觸角具尖銳側脊;雌蟲復眼內緣向下平行或略微收斂,雄蟲復眼內緣向下明顯分歧;前翅臀室中柄長。)鉤瓣葉蜂屬種類主要分布在北半球,屬于全北界分布類型,但在東洋界的北部也有分布。迄今為止,鉤瓣葉蜂屬在其南界未見分布。鉤瓣葉蜂屬種類適應多種氣候類型,從偏干燥的中亞-地中海地區(qū)到溫暖濕潤的東亞季風區(qū),從海拔幾十米的低地到海拔三千多米的高山都能見到此屬種類的分布,但在沙漠地區(qū)以及寒冷的極地還沒有關于此屬的報道。作為葉蜂亞科內的第三大屬,鉤瓣葉蜂屬種類多,種間關系復雜,研究空白較多,特別是鉤瓣葉蜂屬種團分化、性狀演化趨勢、生物地理學和分子系統(tǒng)發(fā)育關系研究均十分薄弱。因此,重點研究鉤瓣葉蜂屬的種團分化、性狀演化趨勢、分子系統(tǒng)發(fā)育關系和生物地理學特征,這不僅在葉蜂科系統(tǒng)學研究領域具有重要意義,而且在物種分化和生物地理研究領域也具有比較重要的學術價值。有關鉤瓣葉蜂屬的研究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1201736,31172142,31501885,31672344)、浙江省自然科學基金(LY18C040001)、浙江省企業(yè)博士后項目(92(2016))、麗水市高層次人才培養(yǎng)項目(2015RC06)等資助,保證了研究工作的正常進行。本書是對中國鉤瓣葉蜂屬昆蟲區(qū)系分類的系統(tǒng)性總結,分為總論和各論兩大部分??傉摪ㄑ芯亢喪?、研究方法、形態(tài)特征等。各論部分經過查閱文獻資料與核對模式標本,根據(jù)鉤瓣葉蜂屬形態(tài)學和生殖器特征,初步將世界鉤瓣葉蜂屬種類劃分為27個種團,編制了世界鉤瓣葉蜂屬分種團檢索表與各種團分種檢索表。本書提供了鉤瓣葉蜂屬世界已知種類分布名錄289種,詳細記述了中國已知種類147種并提供圖版,另外3個中國已知種無圖版;另記述中國分布的1個科學上尚未記載的新物種:擬白端鉤瓣葉蜂M.pseudoapicalisLi,Liu&Wei,sp.nov.;建立1個新異名關系:纓鞘鉤瓣葉蜂M.pilothecaWei&Ma,1997=M.brevithecaWei&Nie,2003,syn.nov.;其中,中國現(xiàn)有種類均具有完備的引證、圖版(成蟲背面觀、頭部背面觀、頭部前面觀、胸部側板、鋸鞘側面觀、觸角、雌蟲鋸腹片與中部鋸刃、雄蟲生殖鋏與陽莖瓣)、觀察標本記錄、個體變異、分布范圍和鑒別特征;提供現(xiàn)有種團種類分種檢索表;新種還提供了形態(tài)描述。除個別種類外,中國分布大部種類和新種模式標本均保存于中南林業(yè)科技大學昆蟲模式標本室(湖南長沙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