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化學工業(yè)有機化合物命名原則

有機化合物命名原則

有機化合物命名原則

定 價:¥160.00

作 者: 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合物命名審定委員會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030552952 出版時間: 2017-11-01 包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492 字數(shù):  

內容簡介

  本書是1983年出版的中國化學會《有機化學命名原則》(1980年)的增補修訂本。書中主要參考了國際純粹和應用化學聯(lián)合會(IUPAC)歷年來推薦的命名原則文件,并結合中文構詞的習慣,修訂了有機化合物中文系統(tǒng)命名的原則,增補了多種有機化合物結構類型命名的內容,尤其對主要天然產物命名一章作了較多的擴展。全書突出用例解說明命名規(guī)則,并采用中英文對照命名,以利于理解和國際交流。

作者簡介

暫缺《有機化合物命名原則》作者簡介

圖書目錄

目錄
前言
第1章 有機化合物名稱構詞概要 1
1.1 構詞基本形式 1
1.2 中文有機化合物名稱中的連綴字和前、后綴字 1
1.3 化合物命名用數(shù)字和符號 13
1.4 有機化合物名稱構詞中的基本術語 21
第2章 有機化合物命名通則 28
2.1 成鍵數(shù) 28
2.2 命名操作方法 29
2.3 額外氫(指示氫)的標明 42
第3章 母體氫化物以及由此形成的取代基 44
3.1 有機化合物中的基元氫化物 44
3.2 無環(huán)多核氫化物 45
3.3 單環(huán)氫化物 47
3.4 俗名和半系統(tǒng)命名的多環(huán)母體氫化物 59
3.5 并(稠)環(huán)(多環(huán))母體氫化物 65
3.6 橋環(huán)母體氫化物 90
3.7 螺環(huán)母體氫化物 98
3.8 聯(lián)環(huán)母體氫化物 112
3.9 蕃母體氫化物 115
3.10 天然產物母體氫化物 125
3.11 由母體氫化物衍生的取代基命名 126
附表3-1 并環(huán)法命名用基本碳環(huán) 129
附表3-2 并環(huán)法命名用基本雜環(huán) 134
第4 章 特性基團[官能(基)團] 141
4.1 不飽和基團 141
4.1.1 命名含重鍵結構的后綴 141
4.1.2 命名中加氫的前綴 142
4.1.3 命名中脫氫的前綴 143
4.1.4 飽和/去飽和后母體氫化物衍生的取代基命名 144
4.2 特性基團的命名 144
4.2.1 命名時的前綴和后綴 144
4.2.1.1 特性基團 144
4.2.1.2 離子和自由基中心 146
4.2.2 官能團的修飾基團 146
4.3 官能性母體化合物和衍生的取代基 147
4.4 官能團置換 148
第5章 命名實施導引 151
5.1 命名實施基本規(guī)程 151
5.2 命名時用作后綴的特性基團(主體基團)的確定 153
5.3 命名時用作詞根的母體氫化物的確定 154
5.4 命名化合物中原子和基團位次的編號 160
5.5 命名化合物中前綴排列順序 165
第6章 各類化合物的命名 170
6.1 鹵素、硝基、亞硝基、偶氮、重氮、疊氮化合物 170
6.2 胺和亞胺 178
6.3 羥基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和類似物 185
6.4 醛、酮及其衍生物和類似物 197
6.5 酸和相關的特性基團 211
6.6 14~16 族元素有機化合物和金屬有機化合物 248
6.7 自由基和離子 258
6.7.1 自由基 258
6.7.1.1 一價自由基 258
6.7.1.2 二價和三價自由基 259
6.7.1.3 特性基團上的自由基中心 261
6.7.2 正離子 263
6.7.3 負離子 267
6.7.4 同一個結構中的正離子和負離子中心 270
6.7.5 自由基離子 270
第7章 立體化學 271
7.1 導言 271
7.1.1 分子“手性” 271
7.1.2 關于“旋光性” 272
7.1.3 關于前手性和前立體異構現(xiàn)象 273
7.1.4 立體異構源元素 273
7.2 立體化學中三維結構的構型圖像表達方式 276
7.2.1 立體化學構型的結構圖表達 276
7.2.2 立體化學構型的透視圖和投影圖表達 277
7.2.2.1 Fischer投影法 277
7.2.2.2 Haworth式 277
7.2.2.3 Newman投影法 278
7.2.2.4 鋸木架式(sawhorse formula) 278
7.2.2.5 鋸齒式 279
7.3 手性化合物的構型表示法 279
7.3.1 用D,L或其他俗名表示 279
7.3.2 按CIP優(yōu)先系統(tǒng)的構型表示法 280
7.3.2.1 順序規(guī)則 280
7.3.2.2 手性中心構型的標識 284
7.3.2.3 手性軸構型的標識 287
7.3.2.4 手性面構型的標識 288
7.3.2.5 相對構型的標識方法 291
7.3.3 CIP優(yōu)先系統(tǒng)使用過程中的弱點 292
7.3.4 綜合應用各種系統(tǒng)描述化合物構型 293
7.4 雙鍵類異構體標識 294
7.4.1 雙取代雙鍵構型標識 294
7.4.2 三或四取代雙鍵構型標識 295
7.5 環(huán)狀化合物異構體標識 296
7.5.1 環(huán)狀化合物的順、反異構體標識 296
7.5.2 飽和并環(huán)化合物異構體標識 298
7.5.2.1 飽和并環(huán)化合物的cis、trans 異構體 298
7.5.2.2 飽和多環(huán)并環(huán)化合物 298
7.5.3 橋環(huán)化合物表達相對構型方式 299
第8章 天然產物 301
8.1 生物堿 303
8.1.1 吡咯烷類 303
8.1.2 托品烷類(莨菪堿類) 303
8.1.3 吡咯里西啶類 304
8.1.3.1 簡單吡咯里西啶類(simple pyrrolizidines) 304
8.1.3.2 千里光堿類(senecionins) 304
8.1.4 吲哚里西啶類 305
8.1.5 喹諾里西啶類 305
8.1.5.1 簡單喹諾里西啶類(simple quinolizidines) 305
8.1.5.2 金雀花堿類(cytisines) 305
8.1.5.3 鷹爪豆堿類(sparteines) 306
8.1.5.4 苦豆堿類(aloperines) 306
8.1.5.5 苦參堿類(matrines) 306
8.1.5.6 石松堿類(lycopodines) 307
8.1.6 芐基四氫異喹啉類 307
8.1.6.1 單芐基四氫異喹啉類(mono-benzyltetrahydroisoquinolines) 307
8.1.6.2 雙芐基四氫異喹啉類(bisbenzyltetrahydrosisoquinolines) 308
8.1.6.3 嗎啡堿類(morphines) 310
8.1.6.4 蓮花堿類(hasubanonines) 310
8.1.6.5 阿樸菲堿類(aporphines) 311
8.1.6.6 原小檗堿類(protoberberines) 311
8.1.6.7 普羅托品類(protopines) 312
8.1.6.8 苯并菲啶類(benzophenanthridines) 312
8.1.6.9 麗春花堿類(rhoeadines) 313
8.1.7 苯乙基四氫異喹啉類 314
8.1.7.1 粗榧堿類(cephalotaxines) 314
8.1.7.2 刺桐堿類(erythrines) 315
8.1.7.3 高刺桐堿類(homoerythratines) 315
8.1.8 芐基苯乙胺類 316
8.1.8.1 石蒜堿類(lycorines) 316
8.1.8.2 石蒜倫堿類(lycorenines) 316
8.1.8.3 文殊蘭堿類(crinines) 317
8.1.8.4 加蘭他敏類(galanthamines) 317
8.1.9 吐根堿類 317
8.1.10 麥角生物堿 318
8.1.11 單萜吲哚生物堿 319
8.1.11.1 柯南因堿類(corynantheines) 319
8.1.11.2 奧巴生堿類(vobasines) 319
8.1.11.3 1, 16-環(huán)柯南烷類(1, 16-cyclocorynans) 320
8.1.11.4 氧雜育亨賓堿類(oxayohimbines) 320
8.1.11.5 育亨賓堿類(yohimbines) 321
8.1.11.6 沙巴精堿類(sarpagines) 321
8.1.11.7 阿枯米林堿類(akuammilines) 322
8.1.11.8 阿馬林堿類(ajmalines) 322
8.1.11.9 阿枯米辛堿類(akuammicines) 323
8.1.11.10 鉤藤堿類(rhynchophyllines) 323
8.1.11.11 臺灣鉤藤堿類(formosanines) 324
8.1.11.12 士的寧堿類(strychnines) 324
8.1.11.13 白堅木堿類(aspidospermines) 325
8.1.11.14 白堅木替寧堿類(aspidofractinines) 325
8.1.11.15 伊波南寧堿類(eburnamenines) 325
8.1.11.16 長春胺類(vincamines) 326
8.1.11.17 白雀胺類(quebrachamines) 326
8.1.11.18 伊波加明堿類(ibogamines) 327
8.1.11.19 塔卡明堿類(tacamines) 327
8.1.11.20 土布洛生堿類(tubulosines) 328
8.1.11.21 喜樹堿類(camptothecines) 328
8.1.11.22 奎寧堿類(cinchonines) 329
8.1.12 倍半萜生物堿 329
8.1.13 二萜生物堿 330
8.1.13.1 高烏寧堿類(lappaconines) 330
8.1.13.2 烏頭堿類(aconitines) 330
8.1.13.3 阿替生堿類(atisines) 331
8.1.13.4 光翠雀堿類(denudatines) 332
8.1.13.5 海替定堿類(hetidines) 332
8.1.13.6 海替生堿類(hetisines) 333
8.1.14 虎皮楠生物堿或三萜/降三萜生物堿 333
8.1.15 甾體生物堿 334
8.1.15.1 孕甾烷-胺類(pregnan-amines) 334
8.1.15.2 錐絲胺類(conamines) 334
8.1.15.3 藜蘆堿類(veratramines) 335
8.1.15.4 茄定堿類(solanidines) 335
8.1.15.5 螺茄堿類(spirosolanidines) 335
8.1.15.6 西藜蘆堿類(cevanines) 336
8.2 萜類 337
8.2.1 單萜 337
8.2.1.1 無環(huán)單萜 337
8.2.1.2 單環(huán)單萜 338
8.2.1.3 二環(huán)單萜 338
8.2.2 倍半萜 340
8.2.2.1 無環(huán)倍半萜 340
8.2.2.2 單環(huán)倍半萜 341
8.2.2.3 二環(huán)倍半萜 343
8.2.2.4 三環(huán)倍半萜 351
8.2.3 二萜 358
8.2.3.1 無環(huán)和單環(huán)二萜 358
8.2.3.2 雙環(huán)二萜 359
8.2.3.3 三環(huán)二萜 361
8.2.3.4 四環(huán)二萜 365
8.2.3.5 銀杏內酯類(ginkgolide) 370
8.2.4 二倍半萜 370
8.2.5 三萜 371
8.2.5.1 無環(huán)三萜 371
8.2.5.2 單環(huán)、二環(huán)和三環(huán)三萜 371
8.2.5.3 甾烷類(gonanes)四環(huán)三萜(tetracyclic triterpenes) 372
8.2.5.4 五環(huán)三萜 376
8.2.6 四萜(胡蘿卜素類) 380
8.3 甾體 381
8.3.1 雌甾烷類 381
8.3.2 雄甾烷類 382
8.3.3 孕甾烷類 382
8.3.4 膽酸烷類 383
8.3.5 其他C-17位不同碳鏈甾體類型 383
8.3.5.1 膽甾烷類和糞甾烷類 383
8.3.5.2 麥角甾烷類 384
8.3.5.3 豆甾烷類 386
8.3.5.4 珊瑚甾烷類 386
8.3.6 C-17位連雜環(huán)邊鏈的甾體類型 387
8.3.6.1 螺甾烷類 387
8.3.6.2 呋甾烷類 387
8.3.6.3 心甾內酯類 388
8.3.6.4 蟾甾內酯類 388
8.4 糖 389
8.4.1 糖命名的基本規(guī)則 389
8.4.2 鏈狀單糖的命名 390
8.4.2.1 單糖的命名 390
8.4.2.2 高碳糖的命名 393
8.4.3 環(huán)狀單糖的命名 395
8.4.3.1 環(huán)狀結構的Fischer 投影式表示法 395
8.4.3.2 環(huán)狀結構的Haworth 表示法 396
8.4.3.3 環(huán)狀結構的Mills 表示法 396
8.4.4 單糖衍生物的命名 397
8.4.4.1 脫氧糖的命名 397
8.4.4.2 氨基糖的命名 397
8.4.4.3 硫代糖的命名 398
8.4.4.4 其他取代單糖的命名 398
8.4.4.5 不飽和糖的命名 399
8.4.4.6 糖醇命名 400
8.4.4.7 糖酸或糖醛酸命名 400
8.4.4.8 O-取代衍生物的命名 401
8.4.4.9 糖苷的命名 404
8.4.4.10 鹵代糖 405
8.4.5 寡糖及多糖 406
8.4.5.1 寡糖及多糖書寫方式 406
8.4.5.2 寡糖的命名 407
8.4.5.3 多糖的命名 410
8.5 氨基酸和肽 411
8.5.1 基于俗名的命名法 412
8.5.1.1 α-氨基羧酸的構型 413
8.5.1.2 α-氨基酸的官能團修飾衍生物的命名 413
8.5.1.3 其他保留使用的氨基酸俗名 414
8.5.2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的取代操作法命名 416
8.5.2.1 碳原子上取代衍生物的命名 416
8.5.2.2 氨基酸作為取代基時的命名 417
8.5.2.3 氨基酸的酰胺、酰苯胺、酰肼以及類似衍生物的命名 419
8.5.2.4 氨基酸的醇、醛、酮衍生物命名 420
8.5.3 肽的命名 420
8.5.3.1 肽的名稱 420
8.5.3.2 肽的符號表示 421
8.5.3.3 肽鏈中構型的表示 421
8.5.3.4 環(huán)肽 421
8.5.3.5 前綴“endo”和“des” 422
8.6 核苷和核苷酸 422
8.6.1 核苷 422
8.6.1.1 保留使用的核苷俗名 423
8.6.1.2 核苷上的取代 424
8.6.2 核苷酸 427
8.6.2.1 保留使用的核苷磷酸酯的俗名 427
8.6.2.2 核苷二磷酸酯與三磷酸酯 428
8.6.2.3 核苷酸的衍生物 429
8.7 類脂 431
8.7.1 定義 431
8.7.2 甘油酯 432
8.7.3 磷脂 432
8.7.3.1 磷脂酸 433
8.7.3.2 甘油磷脂 434
8.7.4 糖脂 436
8.7.4.1 定義 436
8.7.4.2 甘油糖脂 436
8.7.4.3 鞘糖脂 437
第9章 同位素豐度改變化合物 440
9.1 符號和定義 440
9.1.1 核素符號 440
9.1.2 原子符號 440
9.1.3 天然同位素豐度化合物 441
9.1.4 同位素豐度改變化合物 441
9.2 同位素取代的化合物 441
9.2.1 分子式 441
9.2.2 命名 441
9.3 同位素標記的化合物 442
9.3.1 特定標記化合物 442
9.3.2 選擇性標記化合物 443
9.3.3 非選擇性標記化合物 444
9.3.4 貧同位素化合物 445
參考文獻 447
附錄 并環(huán)法命名用基本碳環(huán)和雜環(huán) 450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