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為人真誠,個性堪稱完美,極富人格魅力。他處事不偏不倚,通權達變,講求實際;但同時又是一個堅定的理想主義者。他高舉“仁”的旗幟,關懷國計民生,斥責暴君苛政,念念不忘恢復西周盛世“郁郁乎文哉”的“禮”?!叭省焙汀岸Y”都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范疇??鬃又v“仁”,往往側重點各有不同,極大地豐富了“仁”的內涵。他提出的“仁”,融人倫道德、政治理想于一爐,合自我、他人、家、國、天下為一體,將孝、悌、忠、信的道德觀念擴大到政治關系之中,構建出一種宗法制的倫理、政治思想體系。從現有的古文字材料看,“仁”字*早出現在春秋晚期的侯馬盟書中?!叭省笔菚饧嫘温曌?,用二、人會親善待人之意?!墩f文·人部》:“仁,親也,從人,從二?!痹凇墩撜Z》中,“仁”這個字共出現109次,有58章論及??鬃铀f的“仁”有時指以愛人為基本規(guī)定的處理人際關系的一種普遍準則,如:“樊遲問仁。子日‘愛人’?!保?2.22)孟子據此明言“仁者愛人”(《孟子·離婁下》)。有時“仁”指恭敬、寬厚、誠信、聰敏、恩惠等具體的行為規(guī)范,比如孑L子在回答子張問仁時,對仁的內容,作過這樣的說明:“能行五者于天下,為仁矣”,五者為“恭、寬、信、敏、惠”(17.6)。有時“仁”又指的是道德修養(yǎng)所達到的境界,如:“克己復禮為仁”(12.1),就是說通過約束自我而做到言行舉止都合于禮,這就是仁。孔子把“仁”作為人生追求的理想,提出“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15.9),這是孔子對人類文明建設與理想情操完善的一大貢獻??鬃舆€對于什么不是仁作過解釋,說“巧言令色,鮮矣仁”(1.3、17.17)。而根據有若的理解,“仁”的根本在于孝父敬兄,主張“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1.2)。孝悌不僅是推己及人的出發(fā)點,而且也是“禮”的核心表現。仁是規(guī)范人們相互關系的原則,要求與人相處心存真誠,反省責己,“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13.6)。還要克制私心,將心比心,推己及人,一方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6.30),另一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12.2、15.24),曾子將此稱為“忠恕”之道(4.15)?!岸Y”是指西周以來君主等級制社會的傳統秩序和體制以及與此相應的禮節(jié)儀式和道德規(guī)范,是君主和臣民應當共同遵守的準則?!岸Y”和“仁”是表里關系,“仁”統帥“禮”,“禮”是貫徹“仁”的具體措施??鬃诱f:“人而不仁,如禮何?”(3.3)孔子設想用“仁”這種倫理道德來充實作為社會準則的“禮”,使冷冰冰的“禮”具有了真誠的溫情,將其由人們行為的外在約束轉化成為人心的內在要求,從而得到自覺的遵守。在孔子的理想國中,君主應當把“博施于民而能濟眾”(6.30)視作*高境界,謹嚴修身,以身作則,控制租賦徭役以富民教民;臣民則各盡職守,努力勞作以尊奉君主。從個人的角度來說,孔子強調的是責任而非權利,這多少有些一廂情愿,看似迂闊。然而作為政治哲學之一,實踐證明了儒家哲學的顯著成效。從整個人類歷史上看,中國大概是這個星球上治理水平高的地區(qū),這和孔子學說所發(fā)揮的作用不無關系??鬃幼苑Q“述而不作”(7.1),并沒有留下什么親手編寫的著作。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這些中國*古老的典籍,大約只是經過孔子之手整理的講義教材。古書中有關孔子思想言行的資料雖然不勝枚舉,但多不可信。一般認為,由孔門弟子或再傳弟子記錄編纂的《論語》,是研究孔丘思想*可靠的依據?!蹲髠鳌放c<史記·孔子世家》中的相關記載也較可靠,同為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