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主體論》共13章。一章通過對編輯活動的產生、發(fā)展、變化歷程的簡單回顧,在比較分析以往人們對編輯活動的不同解釋的基礎上,對“編輯活動”這一編輯學中的基本概念進行了重新界定,對“編輯主體”、“編輯客體”的內涵和范疇提出了自己的解釋;第二章以新的視角揭示了編輯主體在編輯活動中所扮演的主要角色及其應盡的職責,尤其強調編輯主體在編輯活動中的主體地位和主導作用;第三、四、五章重點論述了作為合格的編輯主體應具有的意識、修養(yǎng)以及在思維、情感、性格、價值、審美、勞動等方面所表現出來的特征,從而獲得對編輯主體區(qū)別于其他職業(yè)主體的本質認識;第六章主要從社會文化學和心理分析學兩個方面對編輯主體的人格、人格維度、理想人格特征等進行了深入探討,從而為編輯主體理想人格的實現提供塑造路徑;第七、八章比較全面地歸納、總結了編輯主體在具體的編輯實踐中應當掌握的常用的編輯方法和編輯原則,期望對于從事編輯工作的編輯主體,尤其是對這個隊伍中的新成員,有一定的實際幫助;第九章分別論述了編輯主體現代化的必要性、重要意義以及實現編輯主體現代化的具體途徑和方法,特別強調指出了編輯主體心理素質現代化和編輯手段現代化的重要性;第十章綜合闡述了編輯學的學科性質、研究的內容和方法及其與新聞學、出版學之間的關系等問題,進一步論證了在新的歷史時期,編輯主體在編輯學學科建設中的主要任務是“構建普通編輯學理論框架”這一命題;第十一章主要介紹了編輯規(guī)律研究的現狀,編輯規(guī)律研究中還存在的一些問題,提出解決這些問題的具體對策;第十二章對編輯職業(yè)是否具有專業(yè)性質,從事編輯活動的編輯主體是否存在專業(yè)發(fā)展問題,其內涵是什么,包括哪些方面的內容,如何促進編輯主體的專業(yè)發(fā)展等進行了探索性研究;第十三章著重探討了的編輯主體的作用、特點、社會價值以及編輯主體獲得性的素質要求,提出“傳播先進文化是編輯主體實現編輯價值的*高境界,也只有達到高境界的編輯主體才具有性性”這一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