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弗朗索瓦 塞納,歐洲科學、藝術與文學學院成員,國際筆會會員,法國俱樂部會員。獲法國教育勛章。對藝術與文化有十足的興趣,渴望了解異國文化,喜愛旅游,曾經十多次游歷中國。英國文學高級中學教師,退休后專注于寫作及文學翻譯。代表作有:短篇小說集《此處和彼處》,詩集《憂郁的激情》、《陌生美女的墳墓》(巴黎:墨跡出版社)。曾與法國幾家詩歌刊物合作,發(fā)表批評文章和文學隨筆,尤其是關于保爾-雷奧多、菲力浦-雅各岱和保爾-艾呂雅的評論。他的部分詩歌作品被收入法國詩歌選集,并多次獲其他獎項。金絲燕(Jin Siyan),1977年考入北京大學西語系,獲學士和碩士學位,1992年在法國巴黎索爾邦大學獲博士學位。法國阿爾多瓦大學特級教授,東方學系主任、孔子學院法方院長。法國國家行政學院(ENA)兼職教授,北京師范大學客座教授。樂黛云教授創(chuàng)辦的《跨文化對話》雜志副主編,中法合作“遠近叢書”法方主編。主要研究領域:中法詩學、接受研究、跨文化學。主要出版著作有:《文學接受與文化過濾—中國對法國象征主義詩歌的接受》、《中國二十世紀文學的主體性》、《中國二十世紀女性文學》、《中國早期的期待視野:漢譯《研究》、《佛經漢譯之路:〈長阿含-大本經〉對勘研究》、《文化轉場:中國與他者》、《藥師琉璃光七佛本愿功德經》(法文版)、《文化轉場:法國早期漢學視野研究》等多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