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
引言讓“當下”詰問“過往”/
導論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者從馬克思那里繼承了什么/
一、 馬克思思想中“批判”的康德色彩/
二、 馬克思“批判”的形成——從“異化”到“斷裂”/
三、 思維與存在的斷裂——革命合法性的理論前提/
上篇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問題域
第一章回到黑格爾——后馬克思主義的隱形邏輯/
一、 延遲的否定/
二、 泛邏輯主義與辯證的“矛盾”/
三、 空洞的普遍性/
第二章辯證法的斷裂與歷史必然性的重構/
一、 辯證法誕生的理論語境及其基本原則/
二、 辯證法的重構路徑之一——形而上學的批判/
三、 辯證法的重構路徑之二——拒斥歷史必然性/
第三章拜物教理論的雙重內涵及其在西方馬克思思想中的演化路徑/
一、 馬克思拜物教理論的雙重內涵/
二、 盧卡奇——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拜物教研究/
三、 拜物教的精神分析化及其批判轉向/
第四章“我思”的超越與固守/
一、 “我思”與人本主義的崛起/
二、 海德格爾思想的入侵/
三、 “我思”與結構主義/
中篇傳統(tǒng)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想的嬗變過程
第五章康德問題與盧卡奇/
一、 物自體問題與理性主義的瓦解——斷裂的形成/
二、 三種自然的區(qū)分——主體的分裂及其重塑的可能性/
三、 主體性問題的形成及其與斷裂性問題域的關系/
第六章從寓言式批判到意象辯證法——本雅明的拜物教思想研究/
一、 揭露假象抑或駐足表象——本雅明的真理觀/
二、 從象征到寓言——本雅明的社會批判方法/
三、 意象辯證法——本雅明的拜物教批判的展開/
第七章如何理解葛蘭西實踐哲學中的“必然性”/
一、 能動性與必然性——對立還是統(tǒng)一/
二、 實踐哲學與必然性問題的提出/
三、 如何實現(xiàn)葛蘭西意義上的必然性/
四、 能動性的復活/
第八章關于阿爾都塞的四個常識性判斷的再考察/
一、 阿爾都塞是結構主義者嗎/
二、 阿爾都塞思想是反歷史的?/
三、 何為唯物辯證法/
四、 多元決定論是多元論嗎/
下篇晚近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抗爭之路
第九章早期鮑德里亞對馬克思的繼承、修訂與批判/
一、 超越價值邏輯——符號政治經濟學的最終旨歸/
二、 象征性交換——鮑德里亞思想的阿基米德點/
三、 政治經濟學與象征——兩種死亡邏輯的對立/
四、 鮑德里亞對馬克思的批判
——生產的鏡像邏輯與西方形而上學/
第十章齊澤克: 德國古典哲學的意識形態(tài)維度/
一、 黑格爾“實體即主體”的拉康化解讀/
二、 意識形態(tài)批判與德國古典哲學研究的內在邏輯關聯(lián)/
第十一章拉克勞與墨菲的激進民主姿態(tài)/
一、 “盧森堡的困境”真的存在嗎/
二、 論拉克勞、墨菲領導權理論的語言學基礎/
第十二章當代激進左派的哲學與政治: 革命與主體/
一、 激進左派的哲學基礎的轉變/
二、 生成與游牧: 德勒茲的哲學與革命/
三、 事件與主體: 巴迪歐的圣保羅的當代性/
結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