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啟動了《世界遺產展望》,首次對所有世界自然遺產地(當時為228個)的保護前景進行了全面評估。IUCN每三年一次對遺產地進行標準化的保護前景評估,因此2017年意味著可以對評估結果進行首次對比。 IUCN《世界遺產展望》系統(tǒng)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主動性。它有助于確定世界自然遺產地及其所保護的關鍵價值的發(fā)展方向,我們如何預測其未來的需求,以及如何優(yōu)化其對人類福祉的貢獻。它也致力于表揚和宣傳成功案例,支持世界遺產地更好地展示其卓越之處。 IUCN《世界遺產展望》的主要目標是: ■ 認可管理優(yōu)異的遺產地所進行的保護工作,鼓勵在遺產地之間分享借鑒優(yōu)秀的管理實踐。 ■ 追蹤所有世界自然遺產地的保護狀態(tài)的變化情況,并提高公眾對生物多樣性保護重要性的認識。 ■ 確定影響世界自然遺產地緊迫的保護問題,以及糾正這些問題所需采取的行動,從而支持包括UCN 及其成員和合作伙伴在內的國際社會,幫助應對遺產地層面的挑戰(zhàn)。 IUCN《世界遺產展望》以對每個世界自然遺產地的現場評估為基礎進行編寫。評估程序設計透明,并向廣泛的利益相關者開放,包括管理機構、遺產地管理者、研究人員、社區(qū)團體、IUCN會員單位及IUCN專家委員會成員、非政府組織和發(fā)展機構等都可以參與。IUCN《世界遺產展望》并不能取代《世界遺產公約》的監(jiān)測機制。 本報告概述了世界自然遺產地在過去三年內面臨的主要保護挑戰(zhàn)、變化和趨勢。它展示了全球范圍的評估結果,列出分別屬于“良好”、“良好但存在擔憂”、“高度擔憂”和“形勢危急”各個評級類別的遺產地;隨后,闡釋了自然價值狀況、威脅、保護與管理等方面的主要結論。*后,它將全世界分為8個區(qū)域并分析了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