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恩克(Olaf Behnke) 在DESY(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中心)任職的物理學家。在CERN(歐洲核子研究中心)的CP-LEAR實驗和DESY的ARGUS、H1和ZEUS實驗中從事研究工作?,F任ZEUS合作組物理主席。 克朗寧格(Kevin Kröninger)在哥廷根大學從事ATLAS實驗研究,專注于頂夸克性質的測量。 肖特(Gregory Schott) 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的物理學家。從事不同統(tǒng)計方法的比較和應用的研究,ROOSTATS軟件包的作者之一(ROOSTATS是高能物理不同的數據分析方法的統(tǒng)計描述的通用工具),CMS合作組統(tǒng)計學委員會成員。 肖納-賽德涅斯(Thomas Schörner-Sadenius) 在DESY(德國電子同步加速器中心)任職的物理學家。參與過DESY和CERN的OPAL,H1,ATLAS,ZEUS,CMS等合作組的實驗研究?,F為德國亥姆霍茲聯(lián)盟Physics at the Terascale(德國高能對撞機物理項目聯(lián)合體)分析中心的領導人。 【譯者簡介】 朱永生,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博導(已退休),中國科學院大學兼職教授、研究顧問。1964年畢業(yè)于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近代物理系。因參加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北京譜儀的建造和實驗研究獲國家和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特等獎、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獎二等獎和北京市科學技術獎二等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在國際、國內quanwei學術刊物上發(fā)表論文二百多篇。(編)著有學術專著6部、譯著3部。曾任《Chinese Physics C》和《中國科學G》(中文版和英文版)副主編。 胡紅波,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1985年北京大學物理系畢業(yè),1991年獲博士學位,2000年入選中國科學院“引進國外杰出人才”。曾任國際純物理和應用物理學會(IUPAP)宇宙線分委員會(C4)委員。先后參加CERN的ALEPH和美國SLAC 的BaBar 實驗,西藏羊八井中日ASγ、中意ARGO 國際合作的宇宙線實驗和LHAASO宇宙線實驗。2006年帶領中方團隊以國際zuigao精度測量了銀河系北天區(qū)宇宙線的各項異性分布,其成果在《Science》上發(fā)表,被審稿人譽為該領域“里程碑”式的成果,并被評為2006年度中國科學院十大重要創(chuàng)新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