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鶴鳴教授新作,國研智庫書院官方正版內附龐老師照片(背面印有龐老師簽名) 本書之所以稱作中華心學,而不以“修身養(yǎng)性”為名,因“修身養(yǎng)性”源于《孟子》之“存其心,養(yǎng)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壽不二,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后儒簡稱為“修身養(yǎng)性”?!靶膶W”一詞,始見于南北朝時期的佛、道之著述,至宋、元、明時,儒家進一步倡發(fā)之,使心學一詞成了儒、釋、道共認之內修學問,故以“中華心學”名之。本書分上、下二篇,上篇是心學的基本知識(包括《緒論》和第一章《心與心學》),下篇是中華心學的沿革(包括心學的雛形、擴展、隆盛、沉滯、復蘇共五章)。旨在闡明心學對于傳承中華文明以及提高人們文化素養(yǎng)的意義,宣示中華心學源遠流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