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立足于文化研究、新歷史主義等當代方法論,革新電影史書寫方式,把電影作為一種美學、技術、經濟、社會機制來描繪,介紹美國電影與文化互相塑造的歷史,是美國公共電視臺《美國電影》系列節(jié)目的配套讀物。作者主要論及制作模式、類型和類型體系、美國“二戰(zhàn)”后的歷史三大部分:首先,梳理了經典好萊塢敘事、風格和制片廠制度;其次,介紹了類型片的美學特色,及其作為一種經濟、文化現象如何體現美國民眾的身份認同危機;最后,以電視普及、冷戰(zhàn)、嬉皮士反文化運動、3D 技術等關鍵詞為主題,揭示經濟變革、政治事件、科技發(fā)展對類型敘事的影響。 此次新版特別擴充了口碑或票房斬獲佳績的影片范例,如《社交網絡》《大地驚雷》《拆彈部隊》《阿凡達》《宿醉》,關注游戲敘事、后續(xù)市場等新概念,呈現更貼近當下的電影科技潮流和大眾文化熱點,幫助讀者洞悉隱匿其后的美國社會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