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安梧,臺灣臺中人。著名哲學家、宗教學家,當代新儒學第三代中極具創(chuàng)造力的思想家。臺灣大學di一位哲學博士,現(xiàn)任山東大學儒家文明協(xié)同創(chuàng)新中心杰出訪問學者及儒學高等研究院客座教授,臺灣慈濟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林先生發(fā)表學術著作二十余部、學術論文二百余篇,主要著作有《王船山人性史哲學之研究》《當代新儒家哲學史論》《儒學與中國傳統(tǒng)社會之哲學省察》《中國宗教與意義治療》《道的錯置:中國政治哲學的根本困結》《新道家與治療學:老子的生命智慧》等。師從牟宗三先生,在牟先生“兩層存有論”的基礎上提出“存有三態(tài)論”,認為“儒道同源而互補”,主張融通儒、道、佛三家,面對二十一世紀文明的新挑戰(zhàn),展開對話與交談。在方法論上,以船山學、十力學為基礎,提出“言、構、象、意、道”五層詮釋的中國詮釋方法論。林先生關注儒道佛文化的繼承與發(fā)展,尤其關注儒學的現(xiàn)代適應性問題,近年來更深入研究哲學治療學之可能,曾以普通話及閩南語開講《論語》《孟子》《金剛經》《周易》《道德經》等,為推動民間書院講學之風不遺余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