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近現代經濟史(1949—1991)》根據21世紀中國面臨的新形勢與高等教育面臨的新任務,對高校中國經濟史課程進行必要的改革,使中國經濟史教材與教學能站在21世紀的歷史高度,以經濟現代化為主線,敘述中國人謀求經濟現代化的努力及其所取得的成就與經驗教訓,展示這期間中華民族追求強國富民的精神和落后追趕先進、走向先進的現代化之路,從而成為按時序講授的中國經濟發(fā)展學。本書為原下冊1949—1991,從第八章到第十五章。第八章:經濟形態(tài)的兩次轉變與經濟現代化的新環(huán)境(上)——將半殖民地半封建經濟形態(tài)改造為新民主主義經濟形態(tài)與國民經濟的恢復(1949—1952);第九章:經濟形態(tài)的兩次轉變與經濟現代化的新環(huán)境(下)——將新民主主義經濟形態(tài)改造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經濟形態(tài)與將市場經濟體制改造為計劃經濟體制(1953—1956);第十章:新民主主義經濟形態(tài)的特點;第十一章: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經濟徘徊(上)——全面開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十年(1957—1966);第十二章:計劃經濟體制下的經濟徘徊(下)(1967—1978);第十三章:改革開放的起步與農村經濟的黃金時期(1979—1984);第十四章:兩種經濟體制的磨擦與經濟在震動中前進(1985—1991);第十五章:新中國經濟發(fā)展的路徑、階段與基本經驗(1949—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