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文學藝術(shù)文學文學理論比較文學基礎(chǔ)讀本

比較文學基礎(chǔ)讀本

比較文學基礎(chǔ)讀本

定 價:¥45.00

作 者: 張沛 著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叢編項: 比較文學基礎(chǔ)叢書
標 簽: 暫缺

ISBN: 9787301282199 出版時間: 2017-07-01 包裝: 平裝
開本: 32開 頁數(shù): 272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比較文學基礎(chǔ)讀本》精選中西比較文學原始文獻,為比較文學專業(yè)學生的入門和基礎(chǔ)讀物,勾勒比較文學學科的發(fā)展脈絡(luò),深化研究者的學科觀念和問題意識。意在進一步規(guī)范和明確學科意識,為未來的比較文學從業(yè)者夯實研究基礎(chǔ)。作為人類總體歷史發(fā)展的必然結(jié)果,比較文學代表了新的人文主義精神 。的確,比較文學的目標在于發(fā)現(xiàn)更高自我或?qū)崿F(xiàn)自我的更高存在;在這個意義上,比較文學是哲學——不僅是單純認識論意義上的哲學,更是作為“認識你自己”的實踐哲學,即人文之道。通過此在的實踐和實踐的此在,比較文學成為新時代人文主義的標志和先鋒。在這時,比較文學作為一門人文學科的意義和價值便得到了最終證明?!侗容^文學基礎(chǔ)讀本》便是基于以上認知編選的,以供比較文學專業(yè)內(nèi)外師生基礎(chǔ)教學與拓展閱讀之用。本書收錄了18世紀以來的文學和哲學名家的經(jīng)典文章原文或中文譯文,他們對比較文學的定義、范疇、內(nèi)涵、意義、發(fā)展方向等問題進行了探討,闡發(fā)了各自的觀點,對國內(nèi)比較文學的學習和研究具有參考意義。選取的文章如赫爾德的《論文明的進步》、雷馬克的《比較文學的定義和功用》、 楊周翰的《比較文學:界限、“中國學派”、危機和前途》。

作者簡介

  張沛,北京大學中文系比較文學與比較文化研究所副教授,著有《隱喻的生命》、《哈姆雷特的問題》、《英國人文經(jīng)典讀本》等,發(fā)表論文:《修辭與認知:隱喻詩學的認識論研究》、《隱喻:一個社會政治修辭學的研究》、《〈哈姆雷特〉與莎劇的中文翻譯》等。

圖書目錄

上篇
1. 赫爾德(Johann Gottfried Herder)
  論文明的進步(On the Origin of Language, 1770)
  比較不同民族的結(jié)果 論古代與現(xiàn)代的詩歌(Results of a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Peoples  Poetry in Ancient and Modern Times, 1797)
2. 斯達爾夫人(Germaine de Stael):現(xiàn)代文學的總精神(Of the General Spirit of Modern Literature, 1800)
3. 歌德(J. W. von Goethe):論世界文學(Conversations on World Literature, 1827)
4. 馬克思(Karl Marx):共產(chǎn)黨宣言(The Communist Manifesto, 1848)
中篇
5. 梅爾茨爾(Hugo Meltzl):比較文學當前的任務(wù)(Present Tasks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1877)
6. 波斯內(nèi)特(Hutcheson Macaulay Posnett):比較的方法與文學(The Comparative Method and Literature, 1886)
7. 勃蘭兌斯(Georg Brandes):世界文學(World Literature, 1899)
8. 蓋里(Charles Mills Gayley): 什么是比較文學?。╓hat Is Comparative Literature  1903)
9. 白璧德(Irving Babbitt):合理的古典研究(1908)
10. 洛夫喬伊(Arthur O. Lovejoy):觀念史的研究(1936)
11. 海厄特(Gilbert Highet):古典文學與現(xiàn)代民族文學(1949)
12. 卡雷(Jean-Marie Carré):《比較文學》序言(Preface to La Littérature comparée, 1951)
13. 奧爾巴赫(Erich Auerbach):語文學和比較文學(Philology and Weltliteratur, 1952)
14. 庫休斯(Ernst Robert Curtius):《歐洲文學與拉丁中世紀》前言(Preface to European Literature and the Latin Middle Ages, 1953)
15. 韋勒克(René Wellek)
  總體文學,比較文學與民族文學(《文學理論》,1942)
  比較文學的危機(1959)
16. 雷馬克(Henry Remark):比較文學的定義和功用(1961)
17. 艾田伯(René Etiemble):比較不是理由:比較文學的危機(Comparaison n’est pas raison, in Ouveture(s) sur un comparatisme planetaire, 1963)
18. 魏因斯坦(Ulrich Weisstein):比較文學的定義(1973)
19. 弗朗索瓦 約斯特(Francois Jost):比較文學:作為文學哲學(1974)
20. 謝弗勒(Cheverel):比較文學的未來(1989)
21. 伯恩海默(Charles Bernheimer):世紀之交的比較文學(Comparative Literature at the Turn of the Century, 1993)
22. 愛普特(Emily Apter):一種新的比較文學(A New Comparative Literature, 2006)
下篇
23. 章太炎:訄書(1902)
24. 王國維:奏定經(jīng)學科大學文學科大學章程書后(1906)
25. 魯迅:
  文化偏至論(1907)
  摩羅詩力說(1907)
26. 胡適:比較的文學研究(1922)
27. 陳寅?。?
  與劉叔雅論國文試題書(1932)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下冊審查報告(1933)
28. 錢鐘書:
  《談藝錄 序》(1948)
  《談藝錄 八八附說二十二》(1948)
  《管錐編 全三國文卷四七》(1979)
29. 賈植芳:中國比較文學研究的過去、現(xiàn)在與將來(1984)
30. 楊周翰:比較文學:界限、“中國學派”、危機和前途(1990)
31. 樂黛云:比較文學發(fā)展的第三階段(2005)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