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管理制度是中國傳統法律制度的重要內容。作為中國古代基層管理制度研究的階段性成果,本書從縣政之運作、胥役之污名化、鄉(xiāng)官之嬗變、基層治理之非官方參與、戶籍之編造與管理、法律糾紛之解決、普通民眾之教化七個方面,對秦漢以來的基層管理制度進行了較為系統的梳理,并對法史學界長期存在爭議的基層自治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 本書認為,自秦漢以來,中國歷代王朝以縣級政權為主導,以鄉(xiāng)級政權為輔助,建立了大體上以百戶(稱里或甲)為單元的分區(qū)控制體系,并在宗族、士紳、豪富等非官方力量的支持下,對基層賦稅、治安、戶籍、訴訟、教化等各方面的具體事務實行有效管理,皇權的觸角藉此從縣級政權向下延伸,進入千家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