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觀整個漢語史的發(fā)展脈絡,漢語詞匯自東漢以后發(fā)生了很大的變化,這除了受到漢語自身發(fā)展的影響以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東漢時期佛教的傳入。在與異質文化相互交流碰撞的過程中,漢譯佛經也隨之產生。《早期漢譯佛經詞匯系統(tǒng)的結構及生成:以支讖譯經復音詞為中心》之所以選取東漢時期大乘佛法的傳入者支婁迦讖的8部譯經作為研究對象,這一方面是因為,佛經語料往往具有較大的語言容量,而且年代確切、口語性強,可以如實反映當時的語言面貌;另一方面,漢譯佛經是漢語一次大規(guī)模接觸外來語言的產物,它可以較為全面地體現(xiàn)早期佛經詞匯系統(tǒng)的特點,因而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早期漢譯佛經詞匯系統(tǒng)的結構及生成:以支讖譯經復音詞為中心》即采取共時與歷時、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法,從詞匯的結構及生成的角度進行全面細致的分析,以期對東漢時期的詞匯研究乃至整個詞匯史都提供有益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