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wǎng)-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科學技術工業(yè)技術石油、天然氣工業(yè)油氣煤鈾同盆共存成藏(礦)機理與富集分布規(guī)律(上下冊)

油氣煤鈾同盆共存成藏(礦)機理與富集分布規(guī)律(上下冊)

油氣煤鈾同盆共存成藏(礦)機理與富集分布規(guī)律(上下冊)

定 價:¥680.00

作 者: 劉池陽,吳柏林 著
出版社: 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沉積盆地動力學與能源礦產(chǎn)研究進展叢書
標 簽: 工業(yè)技術 石油/天然氣工業(yè)

ISBN: 9787030514677 出版時間: 2017-03-01 包裝: 精裝
開本: 16開 頁數(shù): 1016 字數(shù):  

內(nèi)容簡介

  本書系首席科學家劉池陽教授主持的973項目多種能源礦產(chǎn)共存成藏(礦)機理與富集分布規(guī)律最終成果。全書分7篇31章,對油氣煤鈾等能源礦產(chǎn)同盆共存的形成機理和富集特點進行了全面系統(tǒng)的總結。本書適合于在石油、天然氣、煤和鈾礦等多種領域從事研究和原理的人員參閱。

作者簡介

  劉池陽,吳柏林

圖書目錄

沉積盆地動力學與能源礦產(chǎn)——代叢書前言 前言 第一篇 油氣煤鈾同盆共存特征和其成藏(礦)與分布 第一章 全球油氣煤鈾藏(礦)同盆共存特征與分布規(guī)律 3 第一節(jié) 全球鈾礦和砂巖型鈾礦的產(chǎn)儲量 3 第二節(jié) 全球已發(fā)現(xiàn)砂巖型鈾礦的特征和分布 15 第三節(jié) 油氣煤鈾藏(礦)同盆共存特征 26 參考文獻 35 第二章 中東亞能源礦產(chǎn)成礦域 46 第一節(jié) 中東亞成礦域區(qū)劃與能源盆地分布 46 第二節(jié) 中東亞成礦域能源盆地類型 55 第三節(jié) 多種能源礦產(chǎn)賦存特點與分布規(guī)律 58 第四節(jié) 多種能源盆地演化及其地球動力學環(huán)境 65 參考文獻 70 第三章 油氣煤鈾同盆共存成藏(礦)與分布理論及進展 73 第一節(jié) 油氣煤鈾的基本特性和成礦特點 73 第二節(jié) 共存特征與分布規(guī)律 79 第三節(jié) 成礦條件和賦存環(huán)境 88 第四節(jié) 油氣煤鈾相互作用與共存成藏(礦)機理 119 第五節(jié) 多種能源礦產(chǎn)共存的綜合判識體系 148 第六節(jié) 多種能源礦產(chǎn)綜合評價預測與協(xié)同勘探開發(fā) 156 參考文獻 165 第二篇 鄂爾多斯盆地深部結構、構造熱特征及演化 第四章 鄂爾多斯盆地及鄰區(qū)地球物理場與深部結構 179 第一節(jié) 盆地及鄰區(qū)的地球物理場和深部構造特征 179 第二節(jié) 盆地南部及周鄰地殼上地幔結構寬頻地震觀測 184 第三節(jié) 盆地南部及周鄰面波頻散特征與一維速度結構反演 200 第四節(jié) 盆地南部及周鄰中新生代構造演化動力學的深部依據(jù) 205 參考文獻 208 第五章 鄂爾多斯盆地地溫場特征與熱演化史 212 第一節(jié) 盆地現(xiàn)今地溫場特征 212 第二節(jié) 盆地中生代晚期古地溫場恢復與中生代熱異常特征 220 第三節(jié) 盆地后期抬升冷卻及盆地熱演化恢復 230 第四節(jié) 盆地及鄰區(qū)構造熱事件和其形成背景 238 第五節(jié) 盆地熱演化史與多種能源礦產(chǎn)形成的關系 243 參考文獻 247 第六章 鄂爾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構造事件年代學 251 第一節(jié) 盆地西南緣中新生代構造事件的年代學記錄 251 第二節(jié) 盆地東北部中新生代構造事件的年代學記錄 260 第三節(jié) 盆地中新生代構造演化事件的峰值年齡坐標 270 第四節(jié) 盆地東北部中新生代構造熱轉(zhuǎn)換及其成礦效應 275 參考文獻 293 第七章 鄂爾多斯盆地中新生代沉積埋藏史 296 第一節(jié) 現(xiàn)今地層格架 296 第二節(jié) 不整合面對應的剝蝕厚度恢復 304 第三節(jié) 地層埋藏史 314 參考文獻 320 第八章 鄂爾多斯盆地新生代構造反轉(zhuǎn)及其動力學環(huán)境 323 第一節(jié) 盆地新生代東西部構造反轉(zhuǎn)的確定依據(jù) 323 第二節(jié) 盆地東西部構造反轉(zhuǎn)的意義 331 第三節(jié) 盆地新生代構造反轉(zhuǎn)的動力學環(huán)境 332 參考文獻 337 第九章 鄂爾多斯高原形成演化與環(huán)境變遷 340 第一節(jié) 中新世中晚期至第四紀初鄂爾多斯高原形成 340 第二節(jié) 鄂爾多斯高原及周緣地區(qū)紅黏土 344 第三節(jié) “紅土高原”解體與黃土高原形成及環(huán)境變遷 359 參考文獻 363 第三篇 有機無機流巖作用與能源礦產(chǎn)共存物質(zhì)基礎 第十章 沉積有機相分布模式及有機能源礦產(chǎn)同盆共存的地球化學條件 371 第一節(jié) 沉積有機相 371 第二節(jié) 中生界沉積有機相劃分及相特征 372 第三節(jié) 中生界沉積有機相模式與生烴潛力及成礦類型 381 第四節(jié) 沉積有機相的數(shù)值化分析方法探討 385 參考文獻 387第十一章 鄂爾多斯盆地沉積地層放射性異常及分布特征 390 第一節(jié) 放射性異常的識別 390 第二節(jié) 盆地內(nèi)地層放射性異常分布特征 391 第三節(jié) 放射性異常成因分析 402 第四節(jié) 盆地內(nèi)地層放射性異常的形成環(huán)境和形成機理 409 參考文獻 413 第十二章 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長 7段烴源巖鈾元素分布、賦存狀態(tài)及富集機理 415 第一節(jié) 延長組長 7段烴源巖的鈾異常特征及測井識別 415 第二節(jié) 長 7段鈾異常油頁巖的巖石學與元素地球化學特征 422 第三節(jié) 長 7段鈾異常烴源巖中鈾的賦存狀態(tài)與富集機理 434 參考文獻 445 第十三章 鄂爾多斯盆地北部上古生界天然氣向北運移散失 446 第一節(jié) 天然氣運移散失的地球化學指標 446 第二節(jié) 天然氣運聚動力與通道 454 第三節(jié) 天然氣散失量估算 457 參考文獻 463 第十四章 盆地東北部天然氣耗散與砂巖漂白現(xiàn)象 465 第一節(jié) 天然氣逸散的地質(zhì)地球化學證據(jù) 465 第二節(jié) 盆地東北部砂巖漂白現(xiàn)象及其形成機制 477 參考文獻 496 第十五章 鄂爾多斯盆地北部天然氣運移耗散及其地質(zhì)效應和判識標志 500 第一節(jié) 概述 500 第二節(jié) 天然氣耗散作用證據(jù) 502 第三節(jié) 地質(zhì)蝕變和鈾富集效應 507 第四節(jié) 地質(zhì)蝕變效應的成因分析 519 第五節(jié) 天然氣耗散地質(zhì)效應的相關實驗進展 532 第六節(jié) 天然氣耗散蝕變的判識標志與鈾成礦模式 537 參考文獻 542 第十六章 多種能源礦產(chǎn)熱液活動地球化學記錄 545 第一節(jié) 多種能源礦產(chǎn)成礦(藏)環(huán)境特征 545 第二節(jié) 多種能源礦產(chǎn)熱液活動地球化學記錄 550 參考文獻 563 第四篇 鄂爾多斯盆地油氣煤鈾賦存、成藏(礦)與分布 第十七章 鄂爾多斯盆地油氣賦存、成藏與分布 567 第一節(jié)盆地油氣賦存的地質(zhì)背景 567 第二節(jié) 古生界天然氣賦存特征 571 第三節(jié) 盆地中生界石油賦存特征 583 參考文獻 598 第十八章 鄂爾多斯盆地延長組低滲透油田的成藏新模式 601 第一節(jié) 西峰油田的地質(zhì)背景與成藏條件 601 第二節(jié) 西峰油田主力儲層的成巖作用與油氣充注歷史 605 第三節(jié) 西峰油田油氣二次運移方向與里程 611 第四節(jié) 西峰油田的成藏過程與模式 618 參考文獻 623 第十九章 盆地北部流體動力、運移通道與成藏(礦)效應 632 第一節(jié) 水動力體系的分隔性 632 第二節(jié) 流體動力的分布與演化 641 第三節(jié) 天然氣運移的優(yōu)勢通道 653 第四節(jié) 天然氣的運移、成藏規(guī)律 660 參考文獻 674 第二十章 鄂爾多斯盆地煤地質(zhì)特征、分布規(guī)律與資源潛力 678 第一節(jié) 石炭二疊紀煤田地質(zhì)特征與資源潛力 678 第二節(jié) 三疊紀煤田地質(zhì)特征與資源潛力 686 第三節(jié) 侏羅紀煤田地質(zhì)特征與資源潛力 686 第四節(jié) 煤炭資源與開發(fā)現(xiàn)狀分析 693 第五節(jié) 煤層氣資源 694 參考文獻 701 第二十一章 鄂爾多斯盆地南部砂巖型鈾礦分布及其基本特征 703 第一節(jié) 盆地南部鈾礦類型及時空分布 703 第二節(jié) 盆地南部砂巖型鈾礦基本特征 707 第三節(jié) 盆地南部與北部砂巖型鈾成礦綜合對比研究 721 參考文獻 725 第二十二章 鄂爾多斯盆地斷褶帶式砂巖鈾礦地質(zhì)特征與成礦作用 726 第一節(jié) 惠安堡地區(qū)鈾成礦環(huán)境 726 第二節(jié) 惠安堡砂巖型鈾礦床礦化特征 732 第三節(jié) 西緣斷褶帶式惠安堡鈾成礦模式 742 參考文獻 745 第二十三章 鄂爾多斯盆地東北部侏羅紀含煤巖系與鈾成礦關系 746 第一節(jié) 含煤含鈾巖系等時地層格架 746 第二節(jié) 侏羅紀含煤巖系生烴能力 751 第三節(jié) 侏羅紀含煤巖系對鈾成礦的潛在影響 754 參考文獻 759 第二十四章 東勝地區(qū)砂巖型鈾礦有機地球化學特征與有機質(zhì)來源 762 第一節(jié) 樣品與實驗 763 第二節(jié) 有機質(zhì)的地球化學特征及其來源 764 參考文獻 781 第二十五章 鄂爾多斯盆地北部東勝砂巖型鈾礦成礦特征和模式 785 第一節(jié) 東勝砂巖鈾礦地質(zhì)背景和基本特點 785 第二節(jié) 東勝砂巖鈾礦灰綠色砂巖成因研究 789 第三節(jié) 直羅組砂巖的蝕變作用 796 第四節(jié) 有機質(zhì)特征及其與鈾成礦的關系 801 第五節(jié) 東勝砂巖型鈾礦疊合成礦模式 814 參考文獻 818 第五篇 有機無機能源礦產(chǎn)相互作用的實驗模擬研究 第二十六章 天然氣在鈾成礦中的作用 823 第一節(jié) 模擬實驗及其產(chǎn)物和反應歷程 823 第二節(jié) 地質(zhì)驗證和創(chuàng)新機理 829 參考文獻 830 第二十七章 鈾在烴源巖生烴演化中的作用 832 第一節(jié) 油氣生成過程中的有機無機相互作用 832 第二節(jié) 鈾在烴源巖生烴演化中作用的實驗研究 834 第三節(jié) 實驗樣品與方法 835 第四節(jié) 鈾在I型烴源巖生烴演化中的作用 837 第五節(jié) 鈾在II型烴源巖生烴演化中的作用 845 第六節(jié) 鈾在III型烴源巖生烴演化中的作用 851 第七節(jié) 鈾在低熟煤生烴演化中的作用 858 第八節(jié) 模擬實驗結果差異性分析及其與地質(zhì)實際之間相關性 860 參考文獻 863 第六篇 與能源礦產(chǎn)伴生的其他礦產(chǎn)資源 第二十八章 煤型鎵(鋁)礦床形成、特征及其分布 869 第一節(jié) 準格爾黑岱溝礦煤層的煤巖學和煤化學特征 870 第二節(jié) 鎵的資源/儲量評估 874 第三節(jié) 準格爾煤中鎵的主要載體與鎵富集 877 第四節(jié) 準格爾電廠燃煤產(chǎn)物的礦物學和地球化學 882 參考文獻 889第二十九章 煤中伴生礦產(chǎn)的形成與分布 893 第一節(jié) 煤中伴生礦產(chǎn)研究進展 893 第二節(jié) 中國煤中主要伴生礦產(chǎn) 896 第三節(jié) 煤中伴生礦產(chǎn)的成因類型及利用前景展望 919 參考文獻 922 第七篇 多種能源礦產(chǎn)協(xié)同勘探模式與沉積盆地成礦系統(tǒng) 第三十章 鄂爾多斯盆地多種能源礦產(chǎn)分布特征與協(xié)同勘探 929 第一節(jié) 盆地多種能源礦產(chǎn)的時空分布特征 929 第二節(jié) 多種能源礦產(chǎn)成生與共存關系 933 第三節(jié) 多種能源礦產(chǎn)成礦階段劃分與成礦系統(tǒng)分析 939 第四節(jié) 多種能源礦產(chǎn)協(xié)同勘探 944 參考文獻 951 第三十一章 沉積盆地成藏(礦)系統(tǒng) 954 第一節(jié) 沉積盆地動力學與盆地成礦系統(tǒng) 954 第二節(jié) 成礦特點及影響因素 956 第三節(jié) 成礦作用和過程 961 第四節(jié) 成礦環(huán)境與背景 970 參考文獻 974 The dynamics of sedimentary basins and energy minerals Preface Part 1 Coexisting characteristics, accumulation (mineralization) mechanism, and spatial enrichment law of oil/gas, coal and uranium in the same basin Chapter 1 Global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law of oil, gas, coal and uranium coexisting in the same basin 3 1.1 Resources and production of global uranium deposits and sandstone-type uranium dep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wǎng)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wǎng)安備 4201030200161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