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的遠古時期始于早期人類在中華大地上的誕生和發(fā)展,終止于夏代國家建立之前,約200萬年的歷史,可分為舊石器時代和新石器時代兩個階段。舊石器時代距今約200萬年至約1萬年前,分為早期的直立人和中晚期的智人,代表人類發(fā)展的兩個重要階段。人類在洞穴內居住,會用火,使用打制石器,從事采集和狩獵活動,元謀人、北京人、金牛山人、山頂洞人等是這個時期的代表。新石器時代距今約1萬年至公元前21世紀,人們使用磨制石器,制作陶器,種植水稻、粟等作物,飼養(yǎng)各種家畜,生產方式逐漸從攫取型經濟過渡到了生產型經濟。中國是世界上*主要的農業(yè)起源地區(qū)之一,是水稻、粟、黍等糧食作物的故鄉(xiāng),延續(xù)了數千載的農耕社會傳統(tǒng)。各地新石器文化既獨立發(fā)展,又不斷交流和影響,形成了復雜的文化譜系。新石器時代晚期出現了祭壇、神廟、文字符號等,制作玉器、漆器、銅器等禮器,城堡陸續(xù)興建,以紅山文化、良渚文化、陶寺文化等為代表的一批地域文明,在滿天星斗般的古代文化中脫穎而出,率先進入文明社會和早期國家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