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舍(1899年-1966年),小說家,戲劇作家。原名舒慶春,字舍予,滿族,北京人。出身寒苦,自幼喪父,北京師范學校畢業(yè),早年任小學校長、勸學員。1924年赴英在倫敦大學東方學院教中文,開始寫作,連續(xù)在《小說月報》上發(fā)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日》、《二馬》,成為我國現代長篇小說奠基人之一。歸國后先后在齊魯大學、山東大學任教,同時從事寫作,其間代表作有長篇小說《貓城記》、《離婚》、《駱駝祥子》,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短篇小說《微神》、《斷魂槍》等。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到武漢和重慶組織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對內總理會務,對外代表“文協”,創(chuàng)作長篇小說《四世同堂》,并對現代曲藝進行改良。1946年赴美講學,四年后回國,主要從事話劇劇本創(chuàng)作,代表作有《龍須溝》、《茶館》,榮獲“人民藝術家”稱號,被譽為語言大師,曾任全國文學藝術界聯合會副主席。魯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壽,后改名周樹人,字豫山,后改為豫才,從發(fā)表第一篇白話小說《狂人日記》時(1918年5月),始以“魯迅”為筆名。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說、雜文為主,代表作有:小說集《吶喊》《彷徨》《故事新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散文詩集《野草》,雜文集《墳》《熱風》《華蓋集》《華蓋集續(xù)編》《南腔北調集》《三閑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雜文》等。 魯迅的小說、散文、詩歌、雜文共數十篇(首)被選入中、小學語文課本等,已成為家喻戶曉的藝術形象小說《祝?!贰栋正傳》等先后被改編成電影。北京、上海、廣州、廈門等地先后建立了魯迅博物館、紀念館等,同時他的作品被譯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種文字,在世界各地擁有廣大的讀者。 魯迅以筆為武器,戰(zhàn)斗一生,被譽為“民族魂”、現代文學的旗幟,是中國現代偉大的無產階級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毛澤東評價他是中華文化革命的主將?!皺M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笔囚斞赶壬簧膶懻铡6∥慕?887-1936),是在很多學術領域做出過開拓性貢獻、在科學史和學術史上有相當重要地位的人物。作為中國地質學的開山大師,丁文江和他的團隊使中國地質學早在20世紀20年代就獲得了世界聲譽。地質學以外,丁文江在地理學、古生物學、歷史學、教研學、少數民族語言學等領域也有獨特貢獻,是一位典型的百科全書式的人物。作為歐化較深、科學化較深的中國人,丁文江在提倡科學研究方面不遺余力。在朋友的眼中,丁文江既是“良善有用的中國人”,又是“天生能辦事、能領導人、能訓練人才、能建立學術的大人物”,還是精于科學、長于辦事的“現代稀有的人物”。梁漱溟(1893—1988),著名哲學家、教育家、社會活動家、愛國民主人士,主要研究人生問題和社會問題,現代新儒家的早期代表人物之一,有“中國last一位儒家”之稱。梁漱溟受泰州學派的影響,在中國發(fā)起過鄉(xiāng)村建設運動,并取得可以借鑒的經驗。在半個多世紀里,他發(fā)表了大量有影響的著作,主要有:《東西文化及其哲學》、《印度哲學概論》、《鄉(xiāng)村建設論文集》、《鄉(xiāng)村建設理論》、《中國文化要義》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