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文學作為一個文學研究的學科出現(xiàn)于19世紀末、20世紀下半期,比較文學已經成為一個東西方世界普遍認同的探索性學科。作為一種藝術探索行為,比較文學并沒有為自己設定封閉的疆界,它向知識的所有領域敞開。比較文學一直以來就熱切地關注著文學與美學、藝術學、藝術哲學,文學與音樂,文學與視覺藝術,文學與表演藝術,文學與科學,文學與傳播等知識體系內在的關系。1980年代初期,比較文學在中國大陸興起,之后的20年,比較文學成為一門顯學。從1978年至今,中國(大陸)比較文學教材已經出現(xiàn)了20多種,中國比較文學研究已經取得了許多重大的進步。這些比較文學教材大多是強調了中國學派意識,并對現(xiàn)代理論依賴太多。突破那些一律的框架和單面的視角,促進第三代教材的發(fā)生,這便是《當代比較文學》企望的目標。《當代比較文學》是作者彭建華數年來比較文學課程講稿的新修改版,由25篇前后關聯(lián)的章節(jié)組成,主要基于作者20年來歐洲文學(英法德)研究和翻譯研究成果。作者參考了300多種漢語文獻和漢譯著作,先后查閱了150多種外語書籍和期刊,直接引用了90多種外語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