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21世紀后,骨骼肌肉康復學作為康復醫(yī)學的一個重要分支學科,在我國發(fā)展迅速,新技術、新理論不斷涌出,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一些差距,尤其在普及程度上相距甚遠。骨骼肌肉系統(tǒng)涉及人體分布廣泛的骨骼、功能多樣的骨骼肌和結構復雜的神經血管,對骨骼肌肉系統(tǒng)疾病做出正確的康復評定,是骨骼肌肉康復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康復治療的基礎,也是制定康復計劃及評定康復治療效果的客觀依據。李雪萍、何成奇主編的《骨骼肌肉康復學評定方法》根據骨骼肌肉疾病臨床診治的思路和步驟進行編寫,內容涵蓋臨床檢查與康復評定兩大部分。臨床檢查包括基本的理學檢查、針對不同關節(jié)和肌群的特殊檢查、結合影像學檢查分類的輔助檢查;康復評定包括生理功能(重點評定運動與感覺功能)、心理功能、日常生活活動及社會參與能力的功能評定,以體現(xiàn)臨床康復思維的基本模式和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