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一、歷史/學·歷史一學·歷史(學)
(一)凸顯差異
(二)消解同一
(三)消除隱匿
二、歷史知識的理論分析
(一)史料性質與歷史知識
(二)歷史知識形態(tài)的古今差異
(三)學術公器與學術共同體
(四)歷史知識與天下公議
(五)歷史知識與公共知識及生活常識
(六)歷史知識和現實意志
(七)歷史知識、政治意識和行動能力
三、后現代史學觀的理論邊界
(一)解題
(二)歷史之在:不在亦在
(三)文史之道:一張一弛
(四)敘事之法:亦實亦虛
(五)界限之外:若有若無
四、從簡單本質到復雜本質
(一)問題意向:劉澤華對當下新學的潛在回應
(二)王權主義:劉澤華對中國古代歷史的批判性思考
(三)假言判斷:劉澤華著作中的輕率判斷
(四)中西古今:劉澤華學說的體系缺陷
(五)打磨理論:歷史觀或方法論
(六)新思想史:作為方法論的思想史
五、史家的誕生
(一)解題
(二)自傳
(三)史家自傳
(四)黃仁宇自傳和何炳棣自傳:兩種類型史家的代表性文本
(五)黃、何二人對各自自傳的不同定位和考量
(六)歷史觀和歷史理論
(七)成為史家
(八)黃仁宇的思想經歷和客觀意識
(九)何炳棣的史學風格
(十)黃、何二人對美國學界的批評
(十一)學術與政治
后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