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冊 | 登錄讀書好,好讀書,讀好書!
讀書網-DuShu.com
當前位置: 首頁出版圖書人文社科社會科學信息與知識傳播群體性事件的網絡輿情及其治理研究

群體性事件的網絡輿情及其治理研究

群體性事件的網絡輿情及其治理研究

定 價:¥48.00

作 者: 常銳 著
出版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叢編項:
標 簽: 暫缺

購買這本書可以去


ISBN: 9787516168264 出版時間: 2015-08-01 包裝: 平裝
開本: 16開 頁數: 190 字數:  

內容簡介

  《群體性事件的網絡輿情及其治理模式與機制研究》主要由以下三個部分構成:第一部分,包括導論和文獻綜述。其中導論主要闡述群體性事件的網絡輿情治理的研究背景和意義;文獻綜述包括群體性事件的研究綜述、網絡輿情的研究綜述、群體性事件的網絡輿情研究綜述及群體性事件的網絡輿情治理的研究綜述。 第二部分,包括對群體性事件發(fā)展態(tài)勢和主要類型的分析、對網絡輿情功能和與群體性事件關系的分析,以及群體性事件的網絡輿情治理的主要理論依據和國外經驗的啟示。 第三部分,重點對群體性事件的網絡輿情治理模式和治理機制進行探析。

作者簡介

  常銳(1979— ),男,吉林省四平人,吉林師范大學經濟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社會學博士,從事社會穩(wěn)定、社會保障及社會政策研究。

圖書目錄

導論
第一節(jié)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義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義
第二節(jié) 研究內容、方法
一 研究內容
二 研究方法
第一章 文獻綜述
第一節(jié) 關于群體性事件的研究綜述
一 國外關于群體性事件的研究綜述
二 國內關于群體性事件的研究綜述
第二節(jié) 關于網絡輿情研究綜述
一 國外關于網絡輿情的研究綜述
二 國內關于網絡輿情的研究綜述
第三節(jié) 關于群體性事件的網絡輿情的研究綜述
第四節(jié) 關于群體性事件的網絡輿情政府治理的研究綜述
第二章 群體性事件及其發(fā)展態(tài)勢
第一節(jié) 群體性事件
一 群體性事件的內涵
二 群體性事件的特征
三 群體性事件的主要類型
第二節(jié) 群體性事件發(fā)生的背景與原因
一 群體性事件發(fā)生的背景
二 群體性事件發(fā)生的原因
第三節(jié) 群體性事件的影響
一 群體性事件影響社會秩序和經濟發(fā)展
二 群體性事件影響政治穩(wěn)定和社會可持續(xù)發(fā)展
第四節(jié) 群體性事件的發(fā)展態(tài)勢
一 相對長時期內群體性事件的發(fā)展態(tài)勢
二 相對短時期內群體性事件的發(fā)展態(tài)勢
第三章 網絡輿情與群體性事件
第一節(jié) 輿情與網絡輿情
一 輿情
二 網絡輿情
第二節(jié) 網絡輿情的功能
一 信息傳播功能和宣傳導向功能
二 危機預警功能
三 輿論監(jiān)督和建言獻策功能
四 輿論監(jiān)督和懲治腐敗功能
第三節(jié) 網絡輿情與群體性事件的辯證關系
一 群體性事件一網絡輿情
二 網絡輿情一群體性事件
三 群體性事件一網絡輿情一衍生群體性事件
四 網絡輿情一群體性事件一衍生網絡輿情
第四節(jié) 網絡輿情對群體性事件的影響
第四章 群體性事件的網絡輿情及其負面作用
第一節(jié) 群體性事件的網絡輿情形成模式
一 從空間走向來考量
二 從形成的內在過程來考量
三 從形成的外在因素來考量
第二節(jié) 群體性事件的網絡輿情的形式和特點
一 輿情狀況非正?;问?br />二 輿情主客體關系的“斷裂”
三 群體性事件的網絡輿情的特點
第三節(jié) 群體性事件的網絡輿情的負面作用
一 網絡輿情能引發(fā)群體性事件
二 網絡輿情對群體性事件的惡性發(fā)展有推動作用
第五章 群體性事件的網絡輿情治理的理論依據
第一節(jié) 社會變遷和社會轉型理論
第二節(jié) 沉默螺旋理論
第三節(jié) 議程設置理論
第四節(jié) 蝴蝶效應理論
第五節(jié) 生命周期理論
第六節(jié) 公共治理理論和善治理論
一 公共治理理論
二 善治理論
第六章 網絡輿情的國外治理模式及其啟示
第一節(jié) 國外治理模式
一 美國的“政府與社會協(xié)調監(jiān)管”模式
二 加拿大的“完備的互聯(lián)網監(jiān)管機構和體系”模式
三 法國的“政府、行業(yè)和用戶三方共同調控”模式
四 德國的“合作化管理”模式
五 韓國的“實名制管理”模式
六 新加坡的“將國家安全和公共利益置于首位”模式
第二節(jié) 對我國群體性事件的網絡輿情治理的啟示
第七章 網絡輿情與政府治理的關系
第一節(jié) 政府治理的概念和內涵
一 政府治理的概念
二 政府治理的內涵
第二節(jié) 網絡輿情視角下的政府治理
一 “以人為本”的治理理念
二 “公開透明”“及時回應”的治理方法
三 “公民積極參與”的創(chuàng)新模式
第三節(jié) 我國網絡輿情與政府治理的互動
一 政府網站:公眾和政府互動的紐帶
二 網絡輿情在政府決策中的角色
第八章 群體性事件的網絡輿情治理模式探析
第一節(jié) 標本性案例及治理存在的問題
一 標本性案例分析
二 治理存在的問題
第二節(jié) 治理的主體
一 政府和公民社會是共同治理主體
二 政府與群體性事件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
三 政府在治理中起主導作用
第三節(jié) 治理的基本原則
一 堅持以防為主、及時迅速的原則
二 堅持具體事件、具體分析的原則
三 堅持疏截并濟、以疏為主的原則
四 堅持公開透明、主動坦誠的原則
第四節(jié) 基于博弈理論視閾下的合作治理模式
一 均衡理論
二 基于博弈理論的合作治理模式
三 政府與網民博弈結果分析
第九章 群體性事件的網絡輿情治理機制探析
第一節(jié) 始終堅持“硬控制”治理機制
一 進一步加強互聯(lián)網立法
二 建立健全政府應急機制
三 高度重視信息技術安全
第二節(jié) 積極實行“軟引導”治理機制
一 培養(yǎng)形成科學的治理理念
二 重視發(fā)揮社會監(jiān)督的力量
三 盡快完善信息公開制度
四 高度重視行業(yè)自律和網絡輿情主體自律
五 嚴格把好網絡關口
總結與展望
參考文獻
后記

本目錄推薦

掃描二維碼
Copyright ? 讀書網 www.autoforsalebyowners.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備15019699號 鄂公網安備 42010302001612號